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丁仲礼:碳中和——经济社会系统性转型

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做客云南大学“东陆高端学术论坛”,为云南大学师生作了题为《碳中和:经济社会系统性转型》的学术报告,就碳中和是什么、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中国对国际社会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科学规划和强大技术支撑。针对实现碳中和的科技需求,中科院学部设立了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从固碳、能源、政策3个方面分9个专题开展咨询研究,内容涉及科学预测未来能源消费总量、不同阶段生产生活能源消费、能源结构比例演进路线、非碳低碳变革技术和现有技术迭代供给等。作为该咨询项目的牵头人之一,丁仲礼在报告中解读了碳中和的科学概念及内涵,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情况,并就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提出了5点初步看法。

丁仲礼提出,实现碳中和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完成这一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绝大多数领域实现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推动“三端发力”,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形成合力,鼓励竞争,稳步推进。在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形成布局完善、责任明确的技术研发体系,需要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共同研究、广泛参与。在实现大转型的过程中,各行业协调共进极其重要,分行业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需尽早完成。同时,针对我国“碳收支”状况,应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验的标准体系,保证“话语权在我”。

报告结束后,丁仲礼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主委徐彬参加报告会。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丁仲礼   碳达峰、碳中和   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