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坚持“四有” 做心系家国的文艺工作者

网评

为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树立文艺新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的通知,指出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艺术涵养,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须深刻认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崇高艺术理想,主动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有良知。

秉持“人民至上”的创作理念,做有信仰、有情怀的文艺工作者。好的文艺作品不仅帮助人民群众学习普及各种知识,还能从中华五千年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当今文艺创作中,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节目,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进入百姓文化生活,甚至成为大众获取精神食粮的一种方式。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为大众提供什么样的作品,显得非同寻常。从事文艺创作的作家、艺术家们该用怎样的历史观进行创作,该奉献给社会怎样的历史题材作品,关乎我们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创作立场、走什么样的道路。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欲从艺,先立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专业技艺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的必要条件,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德在艺先,做到有信仰、有情怀。一部高口碑文艺作品的背后,是扎实的文艺创作,也是制作层面的“匠心”使然。文艺工作者在坚持自身主流价值的基础上,要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坚持选择创作精良、立意深远的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服务人民中接受人民的评价和检验,深入推动文艺作品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守住“匠心”,这样文艺工作者才能在心系家国中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文艺作品也才能真正成功地通过时间的检验,赢得市场的青睐,获得群众的肯定。

时刻深入一线,走进群众生活,做有担当、有良知的文艺工作者。文艺作品逐利风潮之上,悬浮的“伪现实”文艺作品是难以震撼人心的。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后,文艺创作唯有坚守主流价值观、尊重时代与历史,才能打破文艺行业“伪现实”题材魔咒。如人民日报文章中所言,“要真情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形塑我们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只有这样,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更多蕴有文化质感与时代精神的良心作品。

时代是文艺作品最伟大的作者,优秀作品的诞生来自中国走过的伟大历程;而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深入生活的现实主义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现在创作文艺作品如何避免故事俗套,走出简单化、浅表化、概念化的窠臼,在时代现场淘出金子,进而塑造有思想、有担当、有良知的艺术形象,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故事,创作出引发广泛共鸣的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值得文艺工作者们去深思。

文艺作品,不论是现实题材,或是革命、历史题材,作为创作理念和手法的“现实主义”都是串联故事的内化逻辑,与人民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和生活中要全面、真实、深刻地书写好我们身处的新时代,努力把史诗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史诗性的文艺作品。同时,要让人民成为“主角”,在坚持自身主流价值的基础上,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挥文艺作品“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才能在新的征程上心系家国,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有良知的文艺工作者。

作者:张凝  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