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特色发展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乡村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层单元和承载主体,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需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掘乡村地区的比较优势,以乡村产业特色发展激发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夯实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城乡人才跨区域流动,形成均衡协调的人口、资源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关键词:乡村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 数字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并确立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展思路。从“经济带”到“经济轴带”的变化,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协调和平衡,通过培育能够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若干增长极,充分发挥增长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和持续增长提供广阔空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从体制机制的构建角度,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要求,明确了发展路径和依托体系。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之一是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主要包含了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特色发展战略,这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是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重要方面。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需要从要素统筹、资源保护、效率提升、结构优化等方面入手,以区域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保护为核心,将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区域纳入国家发展层面整体部署和统筹规划,并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空间配置,形成区域互动、陆海统筹、城乡联动的动态发展新格局。
在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方面,面临着一个突出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区域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在我国乡村地区尤为突出。乡村既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层单元和承载主体,也是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态、生产、文化和生活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对于乡村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因此,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特别需要发掘我国各地区乡村的比较优势,明确各个乡村的发展定位,形成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圈层和合理的专业分工格局,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激发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夯实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城乡人才跨区域流动,形成均衡协调的人口、资源和产业空间布局。
以往的区域协调发展通常关注宏观区域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例如我们经常强调的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东北、东部、西部、中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的拓展,需要我们深入到微观的乡村基层,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自然而然成为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重要方面。2021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开发布,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在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当前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能够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衔接起来,向我国多样化发展和多梯度增长的广阔乡村要动力,为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提供有力的区域空间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在探索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基础和优势。其中,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通过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长期居于全国前列。但是,和我国许多区域一样,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收入分配和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条件和基础也不尽相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后,如何缩小粤东西北地区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差距,推动广东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广东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的一道紧迫任务和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大力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全省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扩大趋势有所减缓。但总体来看,广东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偏大的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粤东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依旧存在突出短板,区域政策体系与机制仍不健全,不同区域的内生发展动力亟待增强,各具特色、定位清晰、协同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总体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场景的有效途径。以广东省为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拓展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广东省实现了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省份向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工业生产和制造基地。同时,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广东省积极响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系列要求,成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生动缩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广东省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优化功能布局的战略需要,是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需要。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而且有助于通过“三农”工作促使广东进入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阶段目标的全国第一方阵,为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发挥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重要作用。
推动了对口帮扶机制创新
2021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这种新型的对口帮扶机制,重在整合相对发达地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和社会力量等资源,实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志愿者组”帮扶模式,组团式开展2277个原相对贫困村帮扶工作“回头看”和扶贫开发“双到”村建设,健全社会力量对接精准帮扶机制。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广东省乡村振兴协作帮扶对象主要包括广西和贵州,今后将把不同区域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将在保持原有结对关系、帮扶工作机制、帮扶政策总体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前方工作机制,建立东西部协作省际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
有利于丰富农产品及旅游服务供给
广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部分农产品生产供给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展特色旱粮产能,做精做优不同区域南药、苗木、茶叶、花卉、油茶等特色产业。对于地域范围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和特色农产品众多的地区,虽然存在乡村旅游开发较分散、人气不足等问题,但可以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统筹各方资金资源,率先建成一批旅游节点项目。例如,可以将广东省江门市古劳水乡、新会陈皮村、赤坎古镇等知名景点串珠成链、聚点成面,树品牌、展特色、促消费、聚人气,推进沿线农民增产增收,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可以通过对示范带沿线旅游项目进行精心设计包装,做到因地制宜,让村庄色调更丰富,凸显乡村灵动之美,不断增强示范带吸引力,从而最大程度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消费群体,做到一年四季都有热度、有看点、有亮点。
有利于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强调探索建设现代种业、数字农业等功能性产业园,打造区域性农业产业集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广东省深入打造“跨县集群、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认定特色农业专业镇,培育省级功能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农业产业强镇,有效落实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工作。通过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有助于支持江门、韶关、肇庆等地市开展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在“全省统筹”之时兼顾“定点帮扶”,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粤菜师傅”“粤字号”农业品牌、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监管和溯源,有助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有利于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和运用
降低农村信息运用成本,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大数据、区块链、信息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大力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和运用。通过创建广东数字农业试验区,大力培育数字农业创新团队,推进数字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有助于推进5G智慧农业试验区、无人农场、科创园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科学布局乡村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保护乡村风貌和传统村落,统筹村庄规划和县域城镇建设。运用数字农业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乡村通信、道路、物流、广播电视、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有助于加快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和宽带网络覆盖,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全域实施“五美乡村”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
有利于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和旅游休闲产业,推进“渔业+”“农业+”“林业+”,推动建设沿海渔港旅游带和休闲渔业、北部乡村旅游区和生态农业、珠三角都市农业休闲核心区、森林旅游休闲养身和森林康养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创意农业体验区。通过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合作、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宅基地,改造建设创意办公、民宿、乡村旅游、拓展培训等乡村体验活动场所,有助于打造“土字号”和“乡字号”特色产业招牌。对于拥有众多地方特色和农业品牌的广东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还能够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 “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果盘子”“茶罐子”等系列培育工程,塑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
有利于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避免要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不同地区健康管理水平和卫生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通过布局建设韶关、汕头、湛江等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分别辐射带动粤北、粤东、粤西县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通过改革完善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金融、财政、税费等政策,支持企业参与乡村建设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能够有效带动企业通过村企共建、村企结对、连片包镇等形式,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培育、消费帮扶协作、特困群体救助等。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应在乡村振兴中健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加大扶持和培育扎根乡村的公益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乡村特色文化。
有利于激发人才智力支持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尤其需要吸引各类人才回到广阔的乡村就业创业。可以围绕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打造引领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建好用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实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和“干部返乡、人才下乡、能人回乡”计划,支持退役军人、大学生、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广东省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对于知识层次和学历不高的欠发达地区就业人口,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和“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电商”“乡村工匠”和“高素质民工”培育,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和增收致富。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十分明显,粤东西北地区的农村基层条件苦、任务重,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年轻人才工作积极性。因此,既要积极探索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营造扎根乡村、热爱农业、奉献基层的良好氛围,更要在乡村振兴中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释放其工作潜力,引导人才争到一线、扎根一线、向往一线、立功一线,培养造就一支知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本文作者为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074096)、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智库课题(2021GZZK01)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臧雪文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