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1年秋季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对490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欢迎你们加入公管学院这个大家庭!
今天的新生中,有博士46名、学术硕士57名、MPA 236名、高级公共管理硕士香港项目59名、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项目26名、全英文硕士项目留学生66名。公管是多元的、开放的、国际化的,希望你们能加强交流、互相学习、拓展视野。
在入学前你们中间有同学长期扎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投身教育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事业,致力于从源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同学长期奋战在乡村振兴的一线,在清华对口帮扶的云南省南涧县担任驻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有同学长期参与香港特区政府政策制定和法律法规起草,在香港新冠疫情期间参与普及社区检测计划,为香港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还有同学在担任本国驻华商务代表期间积极推动两国商贸往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你们的成长轨迹寓于国家发展大势中,烙印下了“明德为公”的底色,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真切的体验化为思考的起点和学习的养分,带着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问题意识进入到新一阶段的学习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家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踏入学校,一定会思考,建设现代化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管理人才? 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这个题目很大,后面新生教育系列中会有多位老师分享观点。我重点讲一个体会:现代社会的治理需要多元化的知识体系。这是因为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与小康时代相比,发展目标更多元,人民诉求更多元,世界博弈更多元,思考模式更多元。因此,希望同学们上课时、看文献时、做调研时和写论文时,都能以开放的理念和心态,尽可能获得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国家所需要的多元化知识体系。
第一,既要深刻思考中国特色,也要全面理解现代化共性
中国的公共治理体系以卓著的治理效果彰显了优越性,当然要成为我们学习研究的重点。但同时要理解,现代化是一个整体进程,具有广泛的相似性,经济社会治理面对不少共性问题,先行者的经验或教训值得学习借鉴和防范应对,这样才能博采众长并少走弯路。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思考和讨论,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与以前相比,我国的国家治理是特色更强,还是共性更多?我的理解是,特色更强,共性也更多。
第二,既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也要学习掌握理论体系
调查研究非常重要,了解国情世情,理解治理实践,感知不同体验和诉求,还能检验各种理论体系和观点的适用性。同时也要看到,教育是为了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不能止步于知晓世事,还要追求明白事理,要寻求“事情不同道理相通”的境界,让我们直接获得的有限信息能够在知识体系中寻找到合理位置和恰当功能。这样才能具备对更多间接信息做出恰当评估的能力,具备预判未来的能力。观察现实的机会长存,系统的学术训练是学校能够提供的独特机遇。
第三,既要不懈追求理论创新,也要充分吸纳知识存量
同学们在校从事学术研究,今后参与治理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培育创新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全球学术界多年努力积累的学术存量。我们这些年在自己独特的道路上大步前进,这是一条保持和加强中国特色之路,也是一条不断改革开放之路。我们要继续吸纳人类智慧的结晶,浇灌中国特色发展之树。吸收愈充分,养分愈均衡,成长愈健硕。这也有利于我们用普适的学术言语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经验的普遍意义和历史地位。
同学们,无论你们来自哪里,进到学校就是学生,努力学习是学生的本分。对此我也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扎实基本功。新的时代和新的未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朝我们奔来,我们唯以孜孜不倦、如饥似渴的专注学习,才能深耕专业领域,厚植学术积淀,唯以在学习中扎实本领,丰富新知,才能更加坚实志气和底气。
二是希望同学们多思勤问,磨炼才干。学校和学院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清华校园和公管大楼里,你们会看到卓越的师资队伍,能参加最前沿的研究课题、能听到最优秀学者和大师的讲座,能接触遍布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把握在学院的学习机会,尽可能多参与各类讲座和活动,虚心请教,深度思考,提升多方面的能力。
三是希望同学们放眼世界,拓展胸怀。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们需要拓展视野,放眼长远。这不仅是新时代公管人的素养,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公管学科的立足点。希望你们按照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努力学习全球公共治理的智慧和知识,肩负起参与全球治理对话的时代使命,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应对全球性的议题与挑战。
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时的重要讲话和大家共勉, “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努力学习,在新时代有新的作为!
祝愿各位新同学在公管学院学业有成,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