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沧海桑田,今非昔比,但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奋进自强依然是每一代中国人的必修课。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纪念日,防空警报再次响彻城市上空。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无数先烈血染山河……历史一再告诫,国无防不立。回望国土被铁蹄践踏的屈辱经历,追寻烽烟深处无数国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峥嵘岁月,如此郑重的祭奠,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希望通过唤起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激发吾辈对自身前途命运的深沉思考。
古往今来,爱国一直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同时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中国成其为中国,正在于有千千万万中国人生于斯、长于斯,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民族心、铸就民族魂。每一个具备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把个人对和平环境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熔铸到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之中,与时代共同奔跑,中国社会就能始终葆有勃勃生机,中国发展就能始终拥有坚实基础。
涵养碧血丹心爱国情,是凝聚爱国主义强大力量的首要环节。在我们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14年抗战,是河山光复,更是人心光复、精神重塑。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拼死奋起,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以视死如归的决绝守护自己的家园。无数人用自己的铮铮烈骨,存续中华文明绵延的火种,全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爱国情是基于对伟大祖国形成的感性认知、产生的灵魂共鸣所萌发的赤诚、深厚、健全的爱国感情,帮助人们洗礼思想、深化认知、陶冶情操。涵养碧血丹心爱国情,是一种强调忠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倡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相协同、独立自主与合作共赢相统一、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相一致,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的真挚情感。要通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家国情怀、“一片丹心向阳开”的政治立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实现由刺激产生的自发情感向自觉形成的共鸣情感的转变,夯实碧血丹心爱国情的生发之基,实现学史润心、和缓浸润、累积共鸣。
砥砺豪情干云强国志,是凝聚爱国主义强大力量的核心要义。因为曾经饱受生与死的煎熬、血与火的淬炼,所以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才更加强烈。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历史夙愿,体现的是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集体利益,承载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种内蕴在每一位中华儿女普遍心理模式和大众集体记忆之中的民族风骨与价值秉性,在知性塑化层面上表征为坚定的强国意志。砥砺豪情干云强国志,方能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初心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昂扬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强化强国意志,以满腔的热情与旺盛的斗志将个人理想、奋斗目标、人生轨迹与国家发展、民族前景、人民幸福联系起来,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为了理想而奋斗,坚定不移地投身和奉献民族复兴逐梦伟业。
激励舍我其谁报国行,是凝聚爱国主义强大力量的目的归宿。捍卫和平,守护正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走出了流血牺牲、生死考验的语境,抛开了神州陆沉、存亡绝续的背景,我们仍必须明白,和平阳光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落后就会挨打”的根本逻辑并没有变,国泰民安来之不易,也只能靠自己去坚决捍卫。当前,外部环境愈加复杂、风险挑战更趋严峻,这在考验能力的同时,也磨炼我们的心性。身处“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始终抵制风险诱惑、经受困难挑战考验,进而强化政治定力;要恪守公众之德、职业之德,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进而提振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之魄力,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要强化个人品德与家庭美德的修养,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通过思想鉴别力和领悟力的提高,增强先进品德规范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而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把攻坚当“磨刀”,把克难当“练兵”,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做新时代的“劲草真金”。
通往和平的道路,因布满牺牲而铭心刻骨;实现复兴的征程,因艰苦卓绝而荡气回肠。爱国主义构成了我们历史中最深厚的精神底蕴,沉淀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内核,永远激励中国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前行力量、托举伟大梦想,我们就一定能够战风斗雨,守护静好岁月、国泰民安,实现从内化于心至外化于行、理论认知至实践关照、个体奋发至群体作为的全方位蜕变与跨越式转变。(作者:徐永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