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自信不只源于金牌

尽管东京奥运会降下帷幕,但奥运的余热却未消,尤其随着残奥会的召开,人们又可以体验和回味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时的激动、比分胶着时的紧张与夺金时刻的狂喜。社交网络上充满着对夺金项目与运动员的热情赞扬与讴歌,传颂着夺金运动员背后的故事,而对没有取得好成绩的项目和运动员意兴阑珊,却也有部分人对赛场失利的运动员恶语相向,甚至实施网络暴力。在建设体育强国、树立大国自信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应以成败论英雄,金牌不应是唯一的追求,自信不只源于金牌。

首先,从竞技体育本身来说,获取金牌并不是唯一的目的。竞技的首要目的当然是争胜,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打败对手,取得成功,但争胜的背后有其更深层的目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也不仅仅是为了胜利,而是希望能够“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对奥运精神做出阐释:“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只要积极参与、奋力拼搏,无论输赢,都应当得到人们的尊敬。难民代表团的参与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向全世界展示体育为他们带来的希望和为生命而战的坚韧。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闯入决赛,打破亚洲纪录,虽然未获任何奖牌,已经足以令所有国人骄傲,令黄种人自豪。

其次,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不仅仅只源于个别比赛的胜利。当然,夺得金牌仍然是体育健儿不懈的追求与努力,因为在以民族、国家为单位参与的国际赛事上,“升国旗、奏国歌”已成为具有符号意义的象征,能够极大地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举国沸腾,这意味着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能行”,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斗志。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的自信不仅仅只源于一场比赛、一个项目的胜利。本次东京奥运会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女排未进八强,但国人并未苛责,反而坚信只要女排精神仍在,就一定能回到胜利的巅峰。人们为拼尽全力但未能夺冠的谌龙喝彩,为因伤退出女团比赛的刘诗雯送上安慰,向无缘跆拳道半决赛的“复出妈妈“吴静钰致敬……这些都体现出了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国民应有的理性与宽容,也体现出人们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认同。

再次,成绩背后所显示出的国家综合实力才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本届奥运会获得38枚金牌、88枚奖牌的好成绩,多个项目取得突破,这离不开国家强大的经济、科技、管理、文化等各方面的保障。杨倩首金的背后是北京体育大学科技团队为射击(步手枪)、射箭、飞碟4支国家队提供的技术动作分析及监控服务;奥运赛艇女子四人双桨的金牌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风洞”科技手段的助力;乒乓球队等国家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预防、康复和体能训练指导也来自各专业的科技保障团队。此外,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次聘用了外部律师随团出战,为中国奥运代表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国际仲裁”事务;中国6月就采用世界最新兴奋剂检测技术,成为世界最先开展干血点检查的国家之一……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位列第二,没有发生兴奋剂事件及赛风赛纪问题,并且实现了777人代表团新冠疫情“0”感染的目标。这是国家强大实力的体现,足以令我们自豪。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回望89年前,孱弱的旧中国只有刘长春单刀赴会,百米赛道上留下他孤独失落的背影,89年后,奥运赛场见证了中国速度,世界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速度。“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有这样的精神,每一个中国人都没有理由不自信。

作者:李慧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