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创新发展

核心提示: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环境、主体、客体、介体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四史”学习教育生态。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关键在于转变“四史”学习教育方法,即由单向传授向双向互动转变、由集中教学向浸润式教学转变、由课堂教学向协同教育转变,其着力点在于对内容、形式和机制进行创新。

【摘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环境、主体、客体、介体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四史”学习教育生态。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关键在于转变“四史”学习教育方法,即由单向传授向双向互动转变、由集中教学向浸润式教学转变、由课堂教学向协同教育转变,其着力点在于对内容、形式和机制进行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四史”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他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四史”学习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方面具有着重要作用。当下,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其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平台,目前仍存在审核把关不严、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其在传播积极内容的同时还可能夹带不良信息,造成一些大学生接受扭曲的历史知识,形成错误的历史认知,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稳定带来风险。因此,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是高校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生态发生改变

新媒体构造了一个较为开放自由的“四史”学习教育环境。传统的“四史”学习教育在时间、地点和内容上是相对固定的,营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大学生学习“四史”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开放空间。但新媒体准入门槛低、话语自由度高、内容的准确度和真实性较难把握,给了一些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者以可乘之机,他们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混淆视听、恶意否定、歪曲历史,以达到贬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在这样真假信息混杂的新媒体环境中,应警惕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偏差的风险。

新媒体强化了“四史”学习教育的双主体关系。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广、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大学生能够根据个人需要便捷地搜索到更多个性化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其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老师作为传统“四史”学习教育主体的权威性。由此,大学生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角色逐渐由客体向主体转变。双主体关系使“四史”学习教育从“独白”走向“对话”,有助于师生双方加强沟通,达成思想共识,提高“四史”学习教育效果。同时,大学生乐于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分享”“转发”“评论”“点赞”等功能来传播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如能加以引导,可以促进“四史”学习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

新媒体改变了“四史”学习教育的介体。新媒体传播以内容短、小、精和形式可视化等特点,满足了快节奏社会中紧张忙碌的人们对娱乐和消遣的需求,往往内容越简单、越有趣,越能吸引用户,这一趋势也同样体现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共青团中央曾于2016年推出一款名为《重走长征路》的文字冒险游戏,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创新教育介体的一个成功案例。在游戏中,参与者重温了长征历史,切实体验了长征的艰苦,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介体的改变一方面能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趣味性、时效性和互动性,大学生接受度高;但同时,在内容上可能具有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既考验着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也考验着内容生产者对严肃主题娱乐化尺度的把控力;更糟糕的是,新媒体可能会培养浅阅读的不良习惯,使大学生满足于对“四史”的一知半解,不愿沉下心来感悟其思想内涵,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生态的转变,众多高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平台、小程序、微视频、直播等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成效显著。如复旦大学党委党校、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东方网联合推出“红色筑梦——‘四史’现场讲”系列视频微党课;延安大学鲁艺新媒体文化工作室引领短视频、音频、图文多种形式育人新风尚,先后推出《鲁艺小讲堂》《鲁艺学史》等栏目;苏州大学采用现场授课与网络直播同步进行的方式开讲《学习“四史”,鉴往知来》等。当然,还有一些高校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时并没有深入探索与新媒体传播特点相契合的方法体系,内容缺乏整体规划和针对性,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时掌握不熟练、管理不规范,在实践过程中缺乏长效机制,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方法亟待转变

一是由单向传授向双向互动转变。传统的“四史”学习教育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单向传授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开放式教育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遵循新时代的教学规律,提高运用新媒体获取信息以及与学生互动的能力,更多地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四史”的热情,引导其理解感悟“四史”的内涵。

二是由集中教学向浸润式教学转变。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大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总的来说,大学阶段“四史”集中教育的学时相对有限,要想加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必须要利用好课堂以外的“碎片时间”,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四史”的传播声量,使大学生能够持续长久地浸润在“四史”蕴含的精神能量中,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是由课堂教学向协同教育转变。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加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应将高校与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高校与高校之间应积极共享“四史”学习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搭建“四史”学习教育平台,打造“四史”网络金课;高校与家庭之间应加强沟通联系,了解大学生在启蒙时期和学校教育期间形成的价值观,共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要与社会尤其是校外的新媒体平台和“意见领袖”加强合作,做好把关,传播正确的“四史”思想;高校各部门应与新媒体平台形成协同机制,深化“三全育人”教学改革,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大学生朋辈之间形成协同机制。

以内容创新为重要抓手、辅以形式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四史”教学成效

第一,构建以小见大的“四史”学习教育内容体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优质的内容是吸引用户的关键。新媒体时代,用户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因此要吸引大学生投入“四史”学习教育,需要着力创新“四史”学习教育内容,力争在短小精辟的内容中体现深意、引起共情。一方面,应注重新媒体的用户群体细分,充分了解大学生学习“四史”的动机、感受和诉求,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创新“四史”学习教育的话语体系,增强亲和力,使“四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另一方面,应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四史”学习教育内容体系,使大学生能够紧扣“四史”学习教育的主线;同时,应坚持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挖掘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四史”题材。需要强调的是,新媒体时代创新“四史”学习教育内容不能凭空创造,在创新内容的同时应坚持唯物史观,加强内容把关,确保内容真实性,确保教育导向正确、客观。

第二,创新“四史”学习教育的呈现与传播形式。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一要创新“四史”的呈现形式,在传统的文字表述、绘画图片的基础上,加入音频、视频等形式,并融入AR、VR、H5等技术,实现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传播。二要创新“四史”的传播形式,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式呈现出由单一媒体传播向多媒体传播的新趋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只有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应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进行“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融合创新,线下在传统的授课、讲座、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情景表演、社会实践、影视展播等形式;线上搭建网络教学、在线竞答、虚拟体验等平台,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立体感、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形成“四史”学习教育管理保障与激励反馈机制。将新媒体融入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应创新其管理与保障机制、激励与反馈机制。创新管理与保障机制,应建立健全“课堂—实践—新媒体”三位一体的“四史”学习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学生工作者和新媒体运营人员协同配合的教学团队,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学团队的新媒体素养,实现科学管理、高效运作。创新激励与反馈机制,应重视和利用好新媒体的大数据资源。大数据能够精确反映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轨迹,能够为正确评估教育效果提供依据;高校在成果评审、工作量核算以及职称评审过程中可以参考新媒体平台上“四史”学习教育的实绩,并根据大数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持续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走深。

(作者分别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注 :本文系2019 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构建党团班协同育人生态系统打造三全育人‘价值链’”(项目编号:19JP141)和2021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融媒体时代‘四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C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

②《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 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人民日报》,2020年7月1日。

③卢岚:《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探微》,《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年第6期。

责编/马宁远 美编/陈琳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