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以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高度政治自觉,找准着力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现组织担当、组织作为。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要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做实功。实现组织振兴,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坚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用制度落实长效管理,用服务密切党群关系,积极发挥村“两委”干部主观能动性,推动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在压实责任上出实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一把手”责任,把抓党建这个最大政绩与推动乡村振兴这一重要任务有机统一、深度融合,常态化实施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通过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切实将党建引领抓实抓牢,带动乡村振兴抓出成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势能。要在引领发展上见实效。以创建“红色名村”为契机,激活红色资源的旅游经济价值,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以红色为主线,以“绿色”“古色”“金色”为补充,开发建设融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点,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发展。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紧贴实际情况。立足本土优势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吸收好经验好做法,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思路,按照“一村一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走多元化、多样化发展道路,推动各村形成各有特色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子。要彰显“组合”作用。鼓励村村联合,通过发挥经济发达村的资金优势,与其他资源丰富、资金短缺的村联合发展、抱团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有效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要增强“造血”功能。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自主经营、合资合作、投资入股、就业参与、服务创收和物业租赁等方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要素和激发集体成员劳动力活力,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引导人才下沉一线,打造乡村振兴“智囊团”。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引才聚才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一线集聚。要派得准。坚持以精准选人、精准派驻、精准管理为目标,总结运用脱贫攻坚经验,持续做好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工作,确保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从机关事业单位中择优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秀年轻干部,确保做到选优派强。要引得回。建立健全在外乡贤常态化联系机制,发挥外出乡贤的优势作用,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带动更多技术回归、项目回归、资金回归,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要育得好。利用党校、职业技术学校等阵地,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工程”实施,采取与高校深化“多方共育”合作模式,围绕产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不断壮大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作者:龙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