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9月12日20时至13日8时强降雨影响,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铁甲村,茈碧湖镇上龙门村、下龙门村,乔后镇源安邑村、大集村,炼铁乡新庄村、北邑村、牛桂丹村,西山乡五乡镇境内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地电力、通信、道路中断……危难时刻,一批批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筑牢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线,彰显了先锋本色。
在洱源县各受灾乡镇,随处可见迎风飘扬的党旗、党员突击队队旗,还有党员干部胸前的党徽,为灾区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给受灾群众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一个个关于党员干部忘我奉献、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故事在灾区流传开来。
关键时刻就是要站出来
在灾情较为严重的凤羽镇铁甲村,村子里还残留洪水掠过的痕迹,田地被毁、淤泥堆积。正在率领“党员突击队”帮村民清淤的起凤村党总支书记李灿光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他说:“佩戴党徽就是要告诉村民有困难找党员。”
“趟过漫至膝盖的洪流,组织党员群众及时疏散群众……”回忆起9月13日凌晨的那一幕,李灿光心有余悸。接到地质监测员灾害预警后,他马上通知村民小组长立即拉响了预警广播,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合飞迅速将8名党员按片区分成4组,挨家挨户敲门疏散群众。
“共产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关键时刻就是要站出来。”铁甲村党支部书记赵合飞这样说也这样做。
当天,78岁的毛福义老人被困在二楼,得知消息后赵合飞立马组织村里的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赵志华,把毛福义老人背到避险的地方。“没有路我们就淌水,或用木板架起当桥,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老人背到安全地带。”赵合飞说。
“幸亏有党支部,有党员及时组织我们转移了。不然,这么大的泥石流,我们可就遭殃了!”78岁的毛福义哽咽着说。
灾情发生后,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组建108支“党员突击队”,1250名党员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积极投身抗洪救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个个蹚水救人的身影,将党员干部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亮明身份、树立形象,成为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筑起一个个冲不垮的“红色堡垒”
在凤羽镇铁甲村铁甲河清淤点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迎风飘扬的党旗下数台挖掘机正在挖起巨石和泥沙,往大货车里倾倒。十几辆大货车来来往往,把泥石从河道中装运走。“我们现在是加班加点的作业,尽快将河道内和两旁的沙石清除。”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沛锋介绍。
“9·13”洱源大型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总支部立即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党员突击队”,分3个小组行动,第1、2小组28名党员干部和职工直接奔赴凤羽镇铁甲村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面对灾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自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冲锋在救灾一线。“9月14日,结合灾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机械救援力量,共组织建筑企业大型机械装备抢险队100多人、挖机26台、装载机5台、运输车辆9辆,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一线。”局长张沛锋说。
在群众最危难、最急需时刻,县级机关党组织迅速行动,组织党员干部投身一线,县交通、公安、工信和科技、水务、电力等党组织组成18个“党员突击队”,180多名党员,投入到一线,开展抢险救援、河道疏挖、道路保通,有序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支支“党员先锋突击队”让党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为抗洪救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安置点内党员群众心连心
“把派出所警务室搬进灾区临时安置点,我们统筹安排抢险救灾、巡逻防控、安全隐患排查、法律知识宣传等工作,全力服务灾区群众。”凤羽派出所所长李适说。
灾情发生后,洱源县公安局党委立即组建由20名公安干警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在凤羽镇铁甲硅藻土厂临时安置点现场设立临时警务室,警务室民警全天24小时轮流值守,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开展灾区社会面和临时安置点巡逻防控工作,做好灾区现场治安秩序维护和抢险救灾相关工作,及时查处灾区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向群众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全力保障灾区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看到灾区临时安置点的警务室,格外醒目,感觉心里特别踏实,特别有安全感。”安置点群众安心地说。
在凤羽镇铁甲硅藻土临时安置点除了设置了警务室,县卫生健康党工委还设置了医务室,安排专人发放口罩、开展体温监测等疫情防控工作,并为受灾群众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服务相当好。有什么头痛脑热不舒服的,随时都能看医生,量血压、拿常用药都很方便。”凤羽镇铁甲硅藻土临时安置点64岁的李春玉表示。灾情发生后县卫生健康党工委及时成立8支“党员突击队”调派37名党员赶赴灾区,设置疫情防控服务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指导开展环境消毒、疾病监测、开展安置点消杀等工作,防止安置点因灾引发疫情,并做好安置点医疗救助及生活保障工作。
哪里灾情最急,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能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无惧艰险、不畏生死,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洱源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