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调查研究 > 建言献策 > 正文

探索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实践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的挑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世界各国休戚与共,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而紧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形成离不开语言铺路。只有倚藉这个工具,才能让世界各国更好地感知中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更紧密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深入交流,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国际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国际传播建设的中坚力量,国际中文教育必须审时度势、守正创新,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性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在变局中破局,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面临新挑战

一是面临不能回归课堂授课的挑战。后疫情时代,外防输入与内防反弹任务艰巨,广大国际学生不能来华研习,即使身处国内的留学生,也可能因为身处各地而无法全部集中在教室学习。熟悉、适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和学生,突然转换阵地、改变教学形式,往往不知所措,势必带来些许不适应,影响授课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是面临学生日常管理的挑战。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管理和日常授课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后疫情时代,国际学生由于无法正常返校,因而缺乏学校统一制度的管理与约束、缺乏教师面对面的督促与引导、缺乏中文使用环境的浸润与熏陶,对于语言水平较低、自律性较差、约束力不强的学生,学习进程会受到很大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带来荒废学业的后果。

三是面临教育内涵发展变化的挑战。远程线上实时教学,是建立在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包含着教学模式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平台运用以及日常学生管理等诸多需求,缺一不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或突发应急环境下,需要转换传统教学的思路,突破线下模式直接生搬、移植到线上的做法,构建适应形势变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突出国际中文教学的针对性、互动性、实践性,实现新常态下国际中文教学的内涵式发展。

调查分析线上中文教学实践现状

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国际中文教育一般可分为海外的中文教学和国内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中文教学两种。而疫情期间,这一内涵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在海外还是国内,教师与学生基本都处于时空分离状态,开展“互联网+中文教学”的“线上课程”“云端授课”,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保障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生在线学习调查分析,可以窥见特殊时期线上中文教学现状。

在教学时间上,据调查,身居海外的国际学生超过90%,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与北京时间1—6个小时的时差,甚至还有相差14个小时的情况。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时区的学习者,广大中文教师需要突破日常课程的时间安排,考虑时差带来的不便影响,兼顾各位学生的实际需求,重新规划、调整上课时间。

在教学平台上,常见的网络汉语教学平台包括微信、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雨课堂、ZOOM、钉钉等,由授课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客观教学需求、对平台的使用偏好和熟悉程度等因素自行选择。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选修不同的课程,往往需要下载、安装多个平台支撑“云端”学习。另外,由于各平台功能不同,授课教师在实践中可能会综合使用不同网络教学平台,采用课件传输与共享、慕课、在线直播、视频会议等多样化的线上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国家学生的客观需求,实现最佳的授课效果。

在教学内容上,网络学习教育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多样性、趣味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缺少共同学习、相互监督的氛围中,学生希望接触更多感兴趣的叙事化、可视化、多元化的真实语料,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线上有限的时间中充分提升语言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还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与防控政策、学校的管理措施等。一线中文教师不仅要讲授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还需要解读说明中国的防护态度、防护举措、防护经验,关注、安抚、引导学生无法返校的焦虑和困惑等,兼顾教学与管理的双重任务。

总的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中文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远程教育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彰显和认可,体现出国际学生对汉语的旺盛需求,展现出网络教学模式的无限生机。可以预见,即使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解除之后,线上教学也不会随之退潮,教学模式将会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教学需要,选择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当然,在线教学也暴露出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化危机为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检视问题和不足、完善软硬件条件、推进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发展、以智慧教育助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刻变革的有利契机。

探索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新模式

传统教学环境中,“互联网+中文教学”是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有益、重要补充,而在突发疫情等特殊形势下,这一模式成为中文教学阵地的主角。如何更为自如、稳妥地应对突发事件、转换教学场地、转变教学模式,顺畅有效管理全球各地的学习者,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有系统思维。近一段时间,我们常常看到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学新平台陆续得到开发,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常常看到为提升用户体验,互联网企业不断提升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研发适用于线上课堂的新功能,却很少看到融课件设计、视频直播、在线回看、作业批改、大容量资料存储与传输、日常答疑、试卷制作、线上测试、在线监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教学平台。疫情之下,线上国际中文教育建设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通盘考虑不同类型教学模式的特点,打通各个教学环节的链接,避免形成多个教学“孤岛”的局面,以系统思维、系统方法谋划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全局。

其次,要抓准学生特点。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最为常用的线上教学平台主要由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出品。这些平台在保障中文教学顺畅进行、助力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方面作用显著。但应该看到,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在平台使用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他们无法在海外便捷下载应用程序,无法使用在华手机号码验证登录,因中文水平有限而无法准确理解平台使用说明,因网络速度限制无法顺畅使用平台的不同功能……这些实实在在的难题困扰着学生每天的语言学习,为线上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及时化解他们学习的困难,打造与中文教学相配套、相协调、相统一的系统性、兼容性、国际化的教学平台。

最后,要发挥科技优势。中文教学、学生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根据国内外疫情发展趋势,利用大数据,精准研判不同区域的疫情风险、网络质量,洞察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分地区管理,推动个性化教学发展;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科技,改善教学平台性能,提升线上课堂环境的真实性,实现更大容量的数据传输与保存,确保网络教学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云端互动,规划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最优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防护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应急手段,可能是今后全球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疫情催生的依托网络平台的中文教学模式,在今后某种时机、某种环境下将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生态。在防范化解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过程中,我们有义务不断完善中文教学与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式、科学化发展。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