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是全面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昭示社会和民众的政治宣言。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都要把讲话精神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指南,有序推进“七一”讲话精神的“三进”工作。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思政课无疑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阵地不容有失。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精读原文、拓展引申、砥砺信念三个层次有机结合起来,讲好“七一”讲话精神。
第一,要在精读原文上下功夫。“七一”讲话,结构完整、逻辑清晰,高屋建瓴、气势磅礴。“七一”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基础性工作就是要精读原文。首先,应加强集体备课,根据“七一”讲话内容设计专题,突出问题意识和现实导向;其次,在讲授中指引学生逐字逐句、逐行逐段把握基本表述与核心要义;最后,通过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开展演讲比赛、知识问答等活动巩固学习效果。
第二,要在拓展引申上下功夫。“七一”讲话,文字凝练、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要想真正帮助大学生领会“七一”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就必须把支撑原文的事实、论据、案例统统挖掘出来,做到持之有故、以理服人。比如在讲话开篇,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教师在授课中显然不能局限于对这个结论的重复,而应该努力揭示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发展脉络、艰难历程和重要意义,搜集典型生动的优秀故事,掌握权威数据与可靠材料,把政理融于事理之中,增强学理支撑。
第三,要在砥砺信念上下功夫。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是对新时代思政课使命和责任的集中阐释。“七一”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大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只有将知识内化为信念,才能产生无穷的力量。
“七一”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精读原文是剖析背景的基础,拓展引申又是砥砺信念的前提;信念坚定,则会增强精读原文和剖析背景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只有把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层层推进,才能把“七一”讲话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
【注:本文是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9JDSZK11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政课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与实践转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田建军 黄卓雯: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