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族企业”系列专家解读之四
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陈春花
当前,促进企业成长的生产力要素与能力要求正在重构,数字能力凸显并成为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力量,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得到扩展。数字能力的重要内涵体现在“连接”“共生”和“当下”,连接与共生的能力意味着每一个领域都在打破边界,形成全新价值;当下的能力意味着变化及变化的速度改变着价值。同时,核心能力的概念是动态的,“当下”能力要求企业以实现顾客价值为基础构建快速应对环境的响应力。这个动态性特征确保企业持续学习并产生更高绩效。而“连接”“共生”能力促使企业思考向谁学习与如何学习,以构建强有力的战略定力、精神力与数字技术武装下的计划执行力和组织创新力。如何构建企业的数字能力与协同共生力?可以重点关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认知上的利他主义与协同共生理念塑造。数字经济时代下,危机挑战与机会并存,企业要做的首先是急速调整认知,更好地去认识环境、冲击与变化。企业需要拓展自己的认知,建立协同共生哲学。协同共生哲学强调互为主体,互利共生的价值取向,这样才可实现“整体大过部分之和”,达成系统更优与万物共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企业价值定位与价值创造的动力源泉,也需是其转型升级的初心。在利他主义与协同共生理念塑造下,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会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这样企业才能构建长期主义的基础。如今已经不再处在一个“在商言商”的世界里,真正的长期主义一定是彰显了生活意义、人的成长、社会进步。
第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战斗力建设。数字技术的到来确实改变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让企业生产效率、个体组织关系得到大幅完善,员工和组织的数字战斗力得到提升。数字能力的打造离不开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各种硬件或软件、数字标准、协议等)的构建。从国家层面上,政府要加大对数字基础领域投入,推动大数据管理、边缘计算、安全协议与保障等发展,并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对于企业来说,它更需要去理解,数字能力与智能商业的意义与价值。企业要完善自身的数字基础设施,擅于利用数字技术的连接力,并提升自身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等数字战斗力。当企业以顾客为中心部署产品和创新价值链时,企业才能塑造更大的“连接”能力,才能创造出更有生命力的产品服务与品牌。
第三,数字能力的构建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采纳与应用问题,而是整体管理变革,核心是发挥经营上的协同共生效应。数字技术需要通过整体的治理方案来实现组织内外的协同共生。一方面,在组织内,企业要思考在经营层面如何借助于技术创新,并结合组织战略、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变革,致力为组织员工和顾客创造价值,这是企业成长的根本来源。当组织内建立起扁平、去中心化的敏捷反应机制与高效的协同共享网络时,企业内部的连接共生力才得以形成,“从上到下”各层员工才会达成经营上的共识,并获得协同行动力。另一方面,在组织外,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价值网络与业务流程重构中,并构建出跨边界的组织学习与协同经营网络。企业能够做的、最重要的经营价值就是促进同行或者非同行之间的共同成长,然后满足顾客所有细分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基于数字能力的平台或网络治理是企业需考虑的重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构建或加入到特定平台或网络中,利用平台或网络对资源的汇聚效应,借助其力量进行组织学习以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第四,要致力于解决基于数据要素的价值共创问题。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企业与价值网络上供应商、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协同交互。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交互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数据资产、信息或知识。各企业要基于非结构化与结构化数据的特点,对数据、信息等进行分享协同,形成多主体参与的决策模式,让各合作伙伴、客户等都能参与到价值共创中。价值共创的核心是用户,目标是构建集用户、员工、各生态伙伴于一体的基于数字决策与行动的共生能力。只有共生共创才可更好适应环境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还要融入社会性思考,要以人性需求推动技术创新,进而带来产品服务创新,这样的价值共创才更有意义。
第五,关注企业家和组织领导者的数字化思维和使命价值观。数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家团队的重视与培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企业家团队更需进行数字化理解与反思,并以坚忍不拔、努力创新的精神价值观带领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砥砺前行,建立起组织韧性并实现持续成长。数字化时代下组织领导者要为企业培育拥抱数字技术、创新的组织文化。更重要的是,领导者要回顾经营的基本面,让数字技术服务于业务增长点与顾客价值创造,让它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缓冲地带”。
关注“民族企业”系列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