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公司治理 > 正文

加强数据治理 明确“一把手”负责制

——国企数字化转型的上海实践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是代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先导力量。在数字化变革时代,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日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将建立数字化转型的多元化参与新机制,将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目标纳入项目建设考核指标,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更切实的抓手。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白廷辉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是构建上海国资国企未来战略新优势的关键之举,需要以改革引领数字变革。根据上海在新形势下对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上海市国资委将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促进上海市国有企业更加自觉、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开展数字化转型。

纳入考核 动态跟踪管控

目标是成功的坐标。针对国企数字化转型,上海国资委首先在宏观战略层面明确了数字化转型主要方向、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将分解目标任务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动态跟踪和闭环管控。具体体现在与企业一把手签订《创新使命责任书》,把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领导人员任期考核中。据悉,目前上海市已完成第一批14家企业集团法定代表人创新使命责任书(2020-2022)签订工作。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国资委将加大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资源和资金配置。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将相关重点项目纳入工业互联网项目储备库,优先给予支持,国有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相关费用,在经营业绩考核中,经认定后,视同于利润。

在相关市场专业人士看来,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效率或外部经营业绩,如果只是简单把线下的工作“搬运”上网,那毫无意义。在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是每个部门都能做的事情,但是各个部门在人财物上的资源有限,最终的数据也难以在企业层面真正流动起来。

简而言之,由于企业内部数据涉及不同的组织架构、制度设计,甚至是部门利益等,所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一企一策 重视示范引领

一般而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基因、业务架构、人才体系、企业文化等息息相关,尽管部分业务可参考已有的案例,但核心业务如研发和供应链,更多应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复杂度来因地制宜地设计。

针对这一难题,上海市国资委提出,将聚焦生产制造、服务贸易、建筑建造、金融服务、功能保障等五大领域,以“一业一特、一企一策”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

首先是场景驱动,指导企业找准最具价值、最需突破的场景先行先试,形成企业典型案例,给予重点支持。

其次是资源集聚,依托“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五个新城”等重大战略,建设国有企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区与承载地。

最后是主体建设,支持条件成熟、符合企业战略方向的数字化业务部门或团队,单独发展、重点培育。

如近两年,上汽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据上汽集团旗下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凯介绍,目前上汽旗下以延锋为代表的数字工厂成功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30%,场地节约30%,经济效益提升30%。此外,上汽还在试点数字化管理,建设“能效管理平台”,已覆盖上汽所属120余家企业;推出数字化产品,其自主研发的“斑马”车联网系统已搭载于多个主流车型;探索数字化服务,建设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已集聚超过3000万名用户,服务年触达用户数亿次。2020年初,又专门成立了零束软件分公司,加快提升“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国资数字经济比重较2020年翻一番,80%以上国有企业初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数据运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孵化培育5至10家具备独立运营能力的数字新主体。

打破“信息孤岛” 探索“揭榜挂帅”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信息孤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往往使得不同机构、部门和业务线间的数据难以流通和兼容,最终导致局部和整体的治理脱节。

基于此,上海市国资委提出三方面发力:一是重视数据在治理中的作用,以数据治理夯实转型基础。即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打破“信息孤岛”,破除“数据烟囱”。

二是优化体制机制激发转型活力,探索与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机制突破。据悉,上海市国资委将根据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在薪酬、考核、激励、人才等方面匹配不同的体制机制。

三是以整体数字平台赋能发展,构建具备“云、网、数、安、链、智”技术能力的国资数字整体赋能平台,促进数据集约管理、共享流动、有效利用,不断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国企数字化转型,也需要借助市场化的“揭榜挂帅”。今年5月,上海市国资委与上海市经信委、科委等共同举办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创新大赛,设立数字底座、数字金融、数字智造、数字城市和数字商贸5个分赛道,共征集到1014家企业提供的超过1500个场景解决方案。

目前,上海市属国企已经与30家创新大赛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布“有数了”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云平台。同时,谋划建设交通、制造、商贸等N个行业数字赋能子平台,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深度创新应用。

在这一领域,上海市不少国企也迈出探索步伐。

光明乳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赋能“订奶专家”随心订平台转型为“鲜食宅配平台”,打造一滴奶的数字化之旅,实现了“从田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和供应链协同。浦发银行加快开放银行建设,以客户为中心,从“千人一面”向“千人千面”升级,建设“In+hub”创新社区 ,推动产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

作为上海商业零售“航母”,拥有近4000家线下门店的百联集团从2020年疫情开始加速其数字化转型步伐。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介绍,目前百联不仅创新性地打通了与拼多多、天猫等电商巨头的“壁垒”,同时全面强化其自有平台i百联的价值,通过“直播带货”“到家服务”“基地直采”等诸多数字化手段,着力推动“巨舰”驶入数字化海洋。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