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

摘 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崭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也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2021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论断,不仅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优势,更从开拓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崭新形态和广阔空间的高度,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要应用于中国的发展,也应当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智慧与经验,应当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我们要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研究,不仅是因为其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更因为其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改变现代化的传统版图,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进入现代化,将深刻改变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和进程:

从少数人的现代化到多数人的现代化。从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人口不到900万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人口不到8000万人。而当今中国有14亿多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比重约五分之一。相较而言,中国进入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将是巨大的,也将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实现现代化以前,世界的现代化只是少数人的现代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发达经济体有35个,但这35个经济体的总人口还不到10亿。中国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比现在所有现代化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这也意味着全世界进入现代化的人口规模占比将从现有的不到七分之一迅速提升为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是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是中国为世界现代化进程做出的伟大贡献。

从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到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各国历史条件不同,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也有所不同。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大分流”现象表明,现代化是先发国家的普遍特征,后发国家缺乏成功案例。近百年来,除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都未能成功实现现代化,如陷入“低收入陷阱”的多数亚非经济体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经济体。在具备一定人口规模的经济体中,从低收入状态进入现代化的成功案例极为缺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进入现代化,是现代化历史形态的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中国进入现代化意味着实现了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的成功追赶,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全世界的后发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现代化道路经验借鉴,为解决世界经济增长进程中“大分流”之后的“大合流”贡献了中国式的智慧与方案。

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上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发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世界已进入现代化的经济体,均是资本主义经济体。而中国进入现代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组织工农武装,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政权与工业基础。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开拓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制度与经济基础。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绝对贫困,并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路径。历经百年奋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在吸取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有益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本身的失败,这是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巨大进步与成就。

打破现代化的一元论谬误,为世界现代化模式提供多样性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遵循的是和平主义而非霸权主义,依靠的是自主探索而非依附西方,采取的是同步的“并联”而非顺序的“串联”。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

从霸权崛起的现代化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是建立在“霸权崛起”逻辑基础上的现代化。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均有主动发起战争的历史,其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对内掠夺、对外殖民”的扩张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现代化的霸权崛起模式,向世界树立了现代化的和平崛起模式。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从未主动向任何国家发起侵略、掠夺和战争,呈现出和平主义的内在本质。中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国家实力增强后,也向世界作出“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这超越了“国强必霸”的逻辑,超越了“修昔底德陷阱”的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这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到自主发展的现代化。上世纪冷战结束后,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流行开来,很多人认为现代化只有一种选择,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但沿着“西方模式”前行的国家,其现代化进程却并不成功。其原因在于,在旧有的世界格局下,全面学习西方模式为特征的现代化,只能是一种依附性的现代化,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很难获得平等地位,加之西方模式与本国国情的“水土不服”,现代化就难以获得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自主性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西方的现代化也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的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并非“一元化”的普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模式的一元论谬误,中国式现代化表明“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也表明“现代化可以不依附任何国家”,这向世界彰显了现代化道路选择的自主性,给全世界盼望通过自主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与新的希望。

从“串联发展”的现代化到“并联发展”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国家之所以难以追赶,主要在于历史发展阶段的差异。西方国家沿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串联”顺序发展到目前水平已经有二百多年。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走“串联发展”的老路,而是走“并联发展”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现代化模式差异所带来的速度差异。“并联发展”是一种赶超型发展的现代化,呈现出不同历史阶段发展任务的多重叠加性,相较于“串联发展”而言,需要国家有更强的综合治理能力和风险驾驭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中国还同时取得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是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奇迹,也为世界其它赶超型发展中国家起到了示范效应,提供了经验借鉴。

改变现代化的传统逻辑,为世界现代化道路开拓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相比于传统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开拓了现代化道路的新境界:

从资本逻辑的现代化到人本逻辑的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依靠的是资本逻辑,发展以资本为中心,特征是资本主导劳动。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尽管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显著增长,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贫富分化,并进一步演变为社会阶级冲突与撕裂。无论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所论证的当代西方国家贫富分化的客观趋势,还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占领华尔街”等群众运动,都反映了资本逻辑的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的资本逻辑,向世界彰显了现代化道路中的人本逻辑。人本逻辑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劳动主体论。人本逻辑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主线,把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清晰地反映了共同富裕的“路线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由此可见,依靠发展的人本逻辑,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减贫奇迹,也将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本逻辑的现代化,是更具包容性的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拓了新境界。

从物质优先的现代化到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保障与支撑。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物质文明层面的现代化,更加重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不同于单向的过于追求物质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物质上的现代化,还强调精神上的现代化,注重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离不开物质生活的改善,也离不开精神生活的丰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本身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进入现代化,不仅要成为经济强国,也要成为文化强国。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现代化,是更具协调性的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拓了新境界。

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西方国家早期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工业文明的价值取向。其特征是以阶段性工业化过程中的较高资源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但一旦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无视生态环境的工业文明价值取向,不仅会制约消费可持续性,而且还会出现工业品需求饱和、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对经济发展形成阻滞。究其原因,就是西方基于工业文明价值取向的现代化,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打破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价值取向,向世界树立了现代化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反对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就包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等多个方面。相对传统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现代化开拓了新境界。

[本文作者为 郭晗,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任保平,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2]韩保江:《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民日报》,2021年7月27日。

[3]艾四林:《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经济日报》,2020年7月21日。

[4]刘同舫:《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把握的几对重要关系》,《光明日报》,2021年8月20日。

[5]林松添:《发展自身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人民日报》,2021年5月7日。

[6]荆克迪、逄锦聚:《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践创新和基本经验》,《经济学家》,2021年第7期。

[7]刘守英:《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8]张士海:《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历史经验》,《红旗文稿》,2021年第9期。

责编:李 懿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