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阳泉市积极推动传统封闭的社区党建向开放融合的全域党建转型,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四大体系”激发党建活力:坚持一核引领、多元参与,构建一贯到底的责任体系;做强街道、做优社区,构建有效覆盖的组织体系;注重融合共享、同频共振,构建互联互通的运行体系;实现资源整合、重心下移,构建治理高效的服务体系,助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基层党建 资源型城市 基层治理 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深入研究资源型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规律,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基层党建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资源型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阳泉市是“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市委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推动传统封闭的社区党建向开放融合的全域党建转型,助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基层党建示范作用不断凸显。
一核引领、多元参与,构建一贯到底的责任体系,筑牢基层治理之魂
坚持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在顶层设计方面,阳泉市委出台“1+3”及6个配套文件,完善“四级联动”领导体制,压实了工作责任,拧紧了城市基层党建的“动力主轴”;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树立市委总体谋划、区(县)委具体指导的党建工作导向,保证了目标一致、行动紧跟、整体推进。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各区(县)委书记既当“指挥员”,又当“施工队长”,有效推动解决了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牵引性作用发挥不到位、上下联动机制不健全、各级责任不明确等突出问题,带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织密四级区域网络。阳泉市强化“大党建”理念,成立区(县)基层党建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统筹协调解决辖区重大事项;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11个街道全部设置党建办、党群服务中心等“五办一站两中心”,街道党建力量明显增强;157个社区全部落实“兼职委员制”,实现了社区党建向城市全域党建有效转变;将城市建成区驻地单位、大中型商圈、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全部纳入全市1023个社区党建网格,实现了组织建在网格、党员亮在楼院、服务落在基层。
有效压实书记领办责任。将书记领办制作为各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考核力度,通报批评或约谈提醒工作不作为、成效不明显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倒逼城市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把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办城市基层党建项目作为“关键一招”,通过季度点评、半年研判、跟踪调度、限期整改,持续向下传导压力。
做强街道、做优社区,构建有效覆盖的组织体系,强化基层治理之本
优化基层机构和职能配置。阳泉市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改革街道管理体制,统一整合内设机构,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全部取消了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职能,增加党政领导职数,明确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八项职能,强化了街道在四级联动机制下的“轴心”作用。
扩权赋能,做强街道“动力轴心”。阳泉市坚持以扩权赋能为牵引,职能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人事考核权、征得同意权、规划参与权和综合管理权等5项权力全部下放到街道,彻底改变了以往街道“责任无限、权力有限”的被动局面;建设综治维稳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平台,构建执法力量“市属、区管、街用”体系,推动服务管理下沉,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各方能力明显提升。
减负增效,建强社区战斗堡垒。阳泉市实施社区事务准入制,取消各级部门与社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各类面向社区的达标评比活动,确保社区“轻装上阵”;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社区治理新体系,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注重融合共享、同频共振,构建互联互通的运行体系,夯实基层治理之基
加强地企融合,实现互促共赢。阳泉市依托“中国纳谷”产业园,积极对接山西集数云科技公司等13家企业入驻纳谷,服务企业发展;深入实施“双阳战略”,街道社区积极承接企业剥离社会职能,推动华阳集团6000余名退休党员组织关系移交社区。华阳集团驻地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开放活动场所78个,协调解决社区场地活动不足等问题,为矿区打造城市基层党建“阵地群”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条块融合,凝聚共治合力。阳泉市推行“契约化”党建,驻地单位与所在街道社区签订契约化共建协议,构建条块融合、同频共振的“全域党建”新格局。按照“六进社区”的要求,全市600多家驻地单位、3.6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认领“微心愿”3.5万个,为群众办难事好事4.2万件,形成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生动局面。街道社区在疫情防控、“五城联创”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民服务和治理水平有了新提升。
推动新兴领域融合,扩大有效覆盖。阳泉市按照“一商圈一政策”“一社区一联建”的要求,沃尔玛、美隆国际等一大批商圈党建取得明显成效,组建了金地大厦楼宇党建和赛鱼商圈党建“红色联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红色基因”和持续动力。依托市直行业主管部门,组建了民办医院、民办学校、律师、会计师等行业协会党组织,选派776名党建指导员协助开展工作,以党建促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资源整合、重心下移,构建治理高效的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治理之效
抓基础保障,夯实治理根基。阳泉市通过整合、改造、新建、扩建等方式,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5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100%;着力打造“党员政治生活馆”和“党群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党建平台,初步实现了党员教育有阵地、互联互建有载体、群众活动有场所、文化传承有平台;全面实施城市基层党建经费“三年三步走”计划,党建经费“人均五百元”,市区财政按比例足额保障;全面落实“三岗十一级”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社区“两委”主干薪酬达到了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
抓队伍建设,加强人才保障。阳泉市狠抓社区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通过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到高校培训、请专家授课等方式,社区干部素质得到普遍提升;109人考取社工资格证,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畅通社区干部上升渠道,全市共有16名社区书记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或录用为事业编制人员,进一步增强了社区“两委”主干工作的信心;选派优秀机关事业单位中青年干部到社区任“第一书记”,以“小角色”撬动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
抓效能提升,增强服务能力。阳泉市推进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建设,两个城市区全部建成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社区干部人手配备“手机通”,促进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服务深度融合;以“三社联动”为重点,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组织的孵化和管理,探索就地购买服务、就地培育成长、就地公益服务“三个就地”工作模式,做到了社会组织有人指导、培育成长有人联系、公益活动有人引导;积极探索“精准服务”模式,争创一街一特色、一居一品牌,全市共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队500余支,开展各类服务2940余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各级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6475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助力发展新动能全面激活。
【本文作者为中共阳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编:程静静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