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这条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并坚持了综合协调、人民至上、党的领导、命运与共等价值理念和实践原则,丰富了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新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至上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
综合协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从内涵上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追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五个文明”综合发展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综合协调的科学内涵,是总结西方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的结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现代化的发源地和先行者。自近代以来,借助工业革命等方面的成果,西方国家走在世界现代化的前列。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生态难题、气候变化等,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同时,这些难题被转移扩散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没有因现代化发展得到缓解。相反,劳资矛盾、社会分化、种族歧视等各类社会问题不断加剧。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批判。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异化及其扬弃进行了系统阐述。马克思这样描述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共产主义的特征:“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努力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
这条现代化新道路,强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突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综合协调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规划。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逐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布局,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强调五大文明的综合协调发展。其中,特别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并纳入国家现代化总体进程之中;二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条现代化新道路,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支点,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是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锁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就是始终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首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不断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才能为现代化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其次,稳定是前提和保证。中国社会治乱更替的历史表明,稳定的环境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改革的实质,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新旧体制、新旧利益格局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甚至冲突。没有稳定的政治权威和法律秩序,这些摩擦与冲突就可能导致社会分裂,甚至社会崩溃。最后,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一心一意谋发展。但是,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还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从动力源泉上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既是现代化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应是现代化的受益者。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资本、政治权力和劳动者这三种要素成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要素在社会有机体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成为区分各种不同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西方式现代化是资本至上的现代化模式,资本逻辑统摄社会运行,成为压倒性的支配力量。资本至上可以释放市场活力,提升发展效率,但也会导致社会分化,带来经济和社会危机;苏联式现代化是国家权力至上的发展模式,政治权力在社会运行中居于主导地位,统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种现代化模式可以遏制资本力量,但也会扼杀市场活力,导致权力异化,形成特权阶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坚持人民(劳动者)至上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人民成为现代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不同于西方资本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反对“以物为本”,主张“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不断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现代化发展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资本力量居于统治地位。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进入到现代社会后,资本力量不仅没有受到应有限制,反而借助“个人至上”“自由竞争”等观念,逐步摆脱原始积累时期的赤裸掠夺形象,进而实现资本利益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意识形态化。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在发达国家内部只能实现一部分人富裕,而多数人相对贫穷,两极分化严重;在国际关系领域只能实现少数国家现代化,而多数发展中国家成为西方现代化的附庸和牺牲品。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按照党中央绘制的共同富裕“路线图”: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目标。利益代表是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代表谁?为了谁?”,这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价值问题。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起源于西方,英文的party来源于拉丁语的partire,含有部分、分割之义。西方政党即是产生于社会阶层和阶级利益分化乃至对立的不同社会群体中。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政党的偏私性和狭隘性不断加剧,社会利益分殊化、政党利益集团化。从利益代表来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避免西方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自古就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
从领导核心上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出来的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领导核心和制度保障。
第一,在党的领导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现代化一开始是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现代化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化和西方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曾经取得可以媲美西方资本主义的重大成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谷。一些人宣称,人类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西方现代化是普适的、唯一的现代化道路。面对巨大的内外部压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并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开创了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就所有制基础而言,西方式现代化以私有制为基础,富有活力但难以整合;苏联式现代化以单一的公有制为基础,整合力强但缺乏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系,既使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力量,又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获得较大发展空间。就分配制度而言,西方按资分配虽然带来较高效率,但也导致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中国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通过按劳分配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通过其他分配形式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充分进入到社会生产中。就资源配置而言,西方式现代化重视市场的决定作用,但难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又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第二,在党的领导下,开创了以团结合作为整合方式的新型政党制度。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制度设计,原初是为了实现权力分立和制衡。但在实际运行中,多党制衡演变为多党掣肘,三权分立演变为三权对立。正如美国政治学者福山所言,“美国的体制将权力广泛分散在彼此竞争的分支中。……这些权力中心的每一个都可以否决整个体制的行动。这样一种体制加上两极分化和强大利益群体的崛起,结果就是我所称的‘否决制’”,“否决政治”最终会导致美国“政治瘫痪”。
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恶性竞争的弊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协商民主”等形式,把各个民主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了执政党与参政党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有人把西方的政党制度比作是“打橄榄球”,必须在竞争中把对方压倒。而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指挥”;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旋律”。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第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出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内部四分五裂,外部列强环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主体。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各种风险和挑战,但由于有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形成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的强大合力,有效应对各种考验和危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治理效能是制度优势的重要检验标准。21世纪是国家治理能力竞赛的世纪。福山认为,“最近几十年里,随着组织完备的精英利用否决制维护他们的利益,美国的政治体制已历经衰败”。这种体制,导致“质量低下的治理”和“弱国家能力”,成为西方政治面临的重大难题。反观我国的制度,从治理效能来看,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议行合一,实行民主集中制,以合作代替对立,以协商代替争斗,有效化解了民主与效率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和治理效能。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与全国人民勠力同心,赓续奋斗。这种政策持续、效能卓越的政党制度,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
命运与共: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愿景
从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愿景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而且秉持命运与共的人类共同价值观,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和平的现代化新道路。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西方现代化的过程对内伴随着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对外则伴随着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侵略和掠夺。西方现代化国家构建起以霸权主义为显著特征的世界体系,这使得很多后发国家很难既实现现代化发展又能保持自身独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和平的,以民族独立和平等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世界和平的大环境;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始终是一个非侵略的和平发展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是一条非霸权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包容的现代化新道路。西方现代化道路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价值圭臬,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中国现代化道路破除了西方中心主义,展现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性、丰富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不排斥西方现代化,而是借鉴其有益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途径。但是,中国无意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更不会将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相反,我们尊重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着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文明观等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思想,为构建包容性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和哲学底蕴。“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精髓。前者可引申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我们处理多元文明关系的基本遵循。后者可引申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我们处理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哲学依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新道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矛盾凸显,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互交织。面对仍在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不断扩大的“免疫鸿沟”、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我们是以邻为壑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人类文明发展再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面对共同挑战,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我们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条出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狭小拥挤,到处都是你争我抢;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宽广博大,到处都有互利合作。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仅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在于人类文明的大同发展。在人类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现代化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就是把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连接起来,共同创造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现代化模式这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制度优势研究”(项目编号:20LLMLA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责编/孙垚 美编/陈琳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