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到更基层、更基础的岗位工作。在最近的人民论坛漫评《农村来了年轻人》《科技人才下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中,一批批 “90”后和科研人才犹如“神笔马良”正在绘就基层经济发展的壮美画卷。
上个月,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公开招聘社区干事,多位博士硕士应聘。一位行星地质学女博士说:“没有什么特别原因,我愿意到基层去工作。”从名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进入到基层工作,这是社会的进步。然而这件事却引发热议,究其根源在于按照传统观念,这一现象被称为“高能低就”。扎根基层就是“低就”吗?这显然站不住脚。一方面,自由选择职业是每个人的权利,职业无分贵贱,只要是劳动就是光荣的。另一方面也低估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义。社会越是发展,基层越需要“高能”人才,这才能够推动消灭城乡差距、消除职业歧视、实现共同富裕。换言之,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高就”。
(文字/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刘咏燕,漫画/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