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让“黄金带”更具“高颜值”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资料照片

在三峡集团“厂网湖一体”模式的实施之下,复绿后的岳阳东风湖,正倒映出一幅“游人信步岸上,鸳鸯戏水湖中”的好光景。资料照片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中秋时节,记者跟随长江大保护调研组自重庆顺江而行,穿三峡大坝,奔芜湖、赴九江、经岳阳、到武汉……整整为期11天的长江大保护工作采访调研,实地感受这条长江母亲河的新变化。

“参与长江大保护,是党和国家赋予三峡集团新的历史使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说,自2018年以来,三峡集团总计投入1800多亿元,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开展治水护江,并探索出一套沿江城镇污水治理的“三峡模式”,对长江大保护乃至对沿江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大保护

三峡集团担当“骨干主力”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曾几何时,长江“病了”。

历经多年高速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功能有所退化,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2016年1月5日,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7年10月,国家发改委领导作出批示,目前在长江沿线,三峡集团是最具经济实力的央企之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大保护任务十分繁重,亟须三峡集团发挥骨干主力作用。

2018年4月26日,中央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武汉召开。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五个关系:一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二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三要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四要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要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同时,这次中央召开的座谈会还明确提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定位意见的通知》,要求三峡集团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同年5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长江办”)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三峡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中央座谈会直接点将三峡集团,国家部委发文件明令支持,三峡集团由此成为推进长江大保护的“骨干和主力”。

“作为骨干和主力,三峡人深知,长江大保护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雷鸣山告诉记者,三峡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紧跟国家战略、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做强做优做大的“奋斗史”。作为一家“生于长江、长于长江、发展于长江”的清洁能源企业,三峡集团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定位,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原则在长江中上游流域开发建设巨型水电工程,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梯级电站已累计为全国十二个省市输送超过2万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发挥着防洪、航运、给水、灌溉等多项社会效益。如今,三峡集团按照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承担起“服务长江、反哺长江、保护长江”的重任,让“黄金带”更具“高颜值”。

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三峡集团迅速行动,联合有关单位组成工作组赴长江沿线城市开展调研,摸排城镇污水治理现状,研究三峡集团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城镇污水治理的基本思路,并提出163字科学治水方案: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以摸清本底为基础,以现状问题为导向,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依据,以总体规划为龙头,坚持“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遵循“一城一策”,突出整体效益和规模化经营,通过“厂网河湖岸一体”、“泥水并重”、资源能源回收、建设养护全周期等模式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促进城镇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以及综合利用,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整体根本改善。随后,按照国家发改委统筹规划,三峡集团把九江、芜湖、岳阳、宜昌4座城市,确立为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项目落地的首批试点城市。

据介绍,2018年5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长江办在江西九江组织召开推动三峡集团参与城镇污水治理现场会,三峡集团打响了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第一枪”。按照中央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的正确把握五个关系,三峡集团开启从“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向“管理三峡、保护长江”的战略性转变。

重塑长江生态

“三峡模式”见成效

位于长江上游第一大江心绿岛——重庆广阳岛,江水怀抱、绿树环绕,岛上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目之所及是一片片绿地、一片片稻田,鸳鸯嬉戏溪水间,调研团队纷纷表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在重庆市巫山县,记者看到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码头一片繁忙,废物收集船、吸污趸船、垃圾压缩车等正在处理巫山县各港口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生活垃圾及长江漂浮垃圾。

“花溪河原来臭气熏天,现在好了,不仅臭味没了,还修建了步道、走廊,成了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在重庆巴南区花溪河边,一位田姓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几年前,这个湖曾是岳阳市最大的黑臭水体,现在变成了洞庭明珠。”这是在岳阳东风湖畔一位青年学生发出的赞叹。

“十里河、濂溪河曾是九江市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家住十里河畔一小区的罗先生告诉记者,“如今‘两河’治理,河水变清了;河边修建多个公园,环境变好了。”

“这几年长江变化真的很大,岸线变美了,江水变清了,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江豚了!”这是在芜湖市的长江边上一位李姓市民发出的感叹……

在跟随长江大保护调研组对沿江城市的采访中,记者听到百姓交口赞叹最多的,是河流湖泊等生态环境的变化。三峡集团总经济师吴海斌说,事实上,推进长江大保护3年多来,三峡集团投入最多、变化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在地下——城镇地下管网建设和城市水资源的综合治理。

吴海斌说,根据此前开展的深入调研,长江经济带沿线尤其是中游四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城镇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低效运行,污水直排问题突出;城镇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后,历史欠账严重;河湖水倒灌、溢流,雨污错接混接,地下水渗入,城市河湖水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多地工业废水纳入城镇污水系统;污水处理厂网分离,存在产业链“片段化、碎片化”现象等等。三峡集团由此得出结论:长江水环境治理“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管网”。

护江必先治水,治水重在治污,治理污水的关键则在加快推进城镇管网建设。正由于此,三峡集团在九江打出的长江大保护的“第一枪”便是城镇污水治理。

据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张定明介绍,在试点城市治水实践中,三峡集团根据163字科学治水方案,创造性地探索建立了与国家发改委、试点城市、社会资本等利益方共同组成的责任工作体系,形成了“国家发改委统筹领导、相关部委行业指导、试点城市政府主导、三峡集团牵头实施、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长江大保护工作机制。

“同时,在城市治水实践中,三峡集团搭建起五大业务平台。”张定明说,一是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作为推动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核心业务实施平台;二是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定位为国家级产业筹资平台,引入社会资本,保障长江大保护资金需求;三是生态环保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生态环境研究和监测业务,并将研究成果加快转化应用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业务开展;四是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作为共抓长江大保护国家级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的有效融合,形成项目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生态环保产业链;五是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平台,这项具有公益性质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研究与编制、试验性项目、示范工程等支出,为长江大保护项目提供支持。

作为三峡集团治水护江的实施主体,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董事长赵峰告诉记者,随着长江大保护工作机制和业务平台的不断完善,以“聚焦厂网一体的治理模式、聚焦价格机制的商业模式、聚焦政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聚焦产业联盟的共建模式”为一体的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初步形成。如今,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已经从最初4个试点城市,向沿江11省市全面铺开,全部324个项目有序推进。从金沙江畔到东海之滨,一幅波澜壮阔的治水护江宏图正在徐徐展开。

“但使三峡集团在,不叫污水入长江。”参与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原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王树成点赞表示。他说,三峡集团通过治理沿江城镇污水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做法,体现了大国央企的责任和担当,不仅让长江水质发生改变,也大大提高了沿江城镇百姓的生活质量。

智慧水管家

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按照最初制定的“一年出模式,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成效”的目标,三峡集团推进长江大保护3年来,已经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但这家央企并未停止共抓长江大保护的脚步。

“我们已经提出长江生态环保与清洁能源‘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雷鸣山表示,下一步,三峡集团将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积极探索城镇污水治理商业模式,在实现一江碧水绵延后世目标的同时,力争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治理提供示范样板。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存在“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现象,以地下管网为重点的水环境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据赵峰介绍,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治水实践中发现,一是城市管网建设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巨大,政府受限于财力,历史欠账多;二是城市涉水资源部门较多,存在“九龙治水”,协调难度大。三是城市水务涉及民生问题,价格机制改革困难大。

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上述难题?吴海斌告诉记者,三峡集团按照要求,立足解决城市管网基础设施薄弱这一难点,创造性地提出当好“城市智慧水管家”的新思路。

所谓“城市智慧水管家”,是指三峡集团从实施工程项目、落实政府要求转变为主动站在政府角度系统全域谋划,从经济合同关系中单纯的乙方身份转变为地方政府更加依靠信赖的平台和抓手,切实承担起城市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管理和治理的责任。

吴海斌说,“水管家”是由三峡集团与地方政府合资成立是地方政府水系统管理平台。水管家公司可在30-50年特许经营期内统筹区域或流域的厂、网、河、湖等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和涉水调度,以管家身份为地方政府科学诊断城市水环境根本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在全生命周期统筹实施,可有效实现系统治理、精准投入、效率提升。在水管家模式下,政府部门负责水管家资产的核定、成本监审和精准考核;水管家公司负责向上对接政府部门、接受考核,向下统一管理和调度涉水资产,是水环境目标的统一责任主体。水管家公司重点参与管网投资,与其他社会资本共存,通过委托运营和行政许可、受托监管方式,对社会资本运营进行监督;社会资本则通过招标参与设计、投资、监审和运营等环节,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格局。

据了解,三峡集团“水管家”思路的提出,受到长江沿线地方政府的欢迎。芜湖、九江、宜昌和岳阳四个试点城市已提出推进“水管家”试点合作;咸宁、衡阳、襄阳、赣州等一批城市政府主动对接三峡集团,探讨运用“水管家”方式解决城市管网建设和水环境治理。

“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个大课题。”吴海斌告诉记者,据测算,一座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投入超过100亿元,人均成本超过1万元。他认为,城市“水管家”思路的提出,有望为破解中国城镇水治理这一大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水管家”根据轻重缓急,结合实际需求,分批次逐年投入,通过系统规划、精准投入、科学治理和高效运行,以实现城市水环境的根本好转。

据介绍,目前三峡集团已基本完成长江经济带省市业务布局,实现沿江11省市全覆盖。截至2021年8月底,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落地投资达1805亿元,对应污水处理能力1668万吨/日,雨污管网长度2.55万公里,直接服务城镇面积2.11万平方公里,直接服务居民人数2604万人。“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又规划了约1万亿投资规模,70%将部署在长江沿线,其中长江大保护投资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投资1000亿元。

“三峡集团在长江大保护中形成的城镇污水治理的‘三峡模式’,特别是管网建设的‘水管家’思路,不仅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杨书兵表示,中国将迎来以管网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地下建设新时代。三峡集团的“智慧水管家”模式的探索,对解决城市管网建设难题和市民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