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系列专家解读之一
作者: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蒋永穆
近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文章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初步取得的共同富裕成就,都是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结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于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因地制宜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这一方法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探索实践全过程。
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方法,正确处理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重大关系。一方面,正确处理“整体富裕”与“个体适度差异”的关系。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和“同时”富裕,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普遍富裕程度,允许个体适度差异的存在,这种适度差异也将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而不断缩小。立足长远目标,统筹好整体与局部、普遍性与特殊性,将城乡、区域和收入的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有利于激发主体内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全面系统把握共同富裕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先富”“后富”为主要特征的共同富裕逻辑进程。从联系发展的角度来看,“先富”和“后富”都是实现手段,实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打破平均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富基础的“量”已实现有效积累,进一步带动帮助后富群体,突破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质”的需求成为必然。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目的就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共享共富中解决后富发展问题。
坚持实践检验方法,促进共同富裕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互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理论,指导了我国各个发展时期的共同富裕实践。同时,经过实践的检验,暴露出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先富”“后富”出现的贫富分化、社会公平缺失、人民生活高品质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等问题,反过来促进了对共同富裕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表明,只有将共同富裕的认识与实践统一起来,才能在历史逻辑中把握其发展规律,探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
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全面把握共同富裕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回顾我国共同富裕推进历程,都是在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调整生产关系,在不断适应经济基础中完善上层建筑。为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为高质量发展释放了改革动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我国具备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全体人民“共同”层面的社会公平分配需求,以及“富裕”层面的物质、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健康养老等多层次需求,将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下不断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