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前沿理论 > 正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激荡在国家发展中的深层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关键一招。只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始终突出和增强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底色和精神动力,不断开辟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境界。

中华文化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论在过去还是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伦理道德、处世哲学、美学追求已经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深入国人骨髓,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审美旨趣和行为活动。其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丰富的哲学思想、崇高的道德理想,既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启示,又为治国理政提供方向,为道德建设提供标准。纵观历史,正是在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在不失根本中迸发磅礴生命力,才有了如今的大发展大繁荣景象。其所独有的价值目标、治理智慧、政治理念仍然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应立足当代、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不断开掘价值内容,赋予更多时代特色。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5000多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瑰宝,在每个时期都谱写了壮丽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广泛,铸就了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底气;既植根于中国大地,同时又借鉴世界先进文明,与世界同频、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没有失去发展的动力,反而越发彰显其鲜活的生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历史自豪感的坚实基础,也是增强价值确信的牢固根基。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准确把握中国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能够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自豪。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广大文化工作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自信投入文化强国的建设当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中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自身的自觉使命。可以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建设文化强国丰富了精神要素,更为其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乎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定性成败,这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方法论自觉,实现科学方法指引。

第一,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相融相通。既要通过创造性转化使之呈现富有时代气息的价值内涵和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又要通过创新性发展使之拓宽内涵与外延,增强其感召力。同时,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需要我们格外注重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推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向而行,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其民族形式附上更高价值的科学内涵。唯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才能在更广泛的认同基础上实现其弘扬、传播的更大影响力。

第二,创新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一方面,随着民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文字形式的“陈情说理”不免让民众感到枯燥。要加快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图说”“数说”“影说”等更加贴近民众阅读习惯的多元化方式进行弘扬和传播,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提升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要依靠新媒体技术手段,广泛运用自媒体等技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全方位、多领域扩大辐射范围。

第三,要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员效应。其中,领导干部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者、坚定传播者和带头实践者,在任何场合都要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度政治意识的体现;主流媒体要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要充分运用平台优势和工作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献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盛宴;其他社会群体同样要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觉担当,主动为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群策群力。

(作者:林在勇,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