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接孩子困难、校外培训导致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教育领域的民生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切热点、亟须破解的难题。为回应百姓企盼,2021年初,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财政等六部门协力推动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提质升级,拓展服务范围,延长服务时间,增加受惠人群,并以此作为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的具体行动。
早在2017年,长春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蓓蕾计划”,惠及近20万名小学生。随着课后服务的提质升级,目前全市共有508所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参加学生55.7万人,参与率达到78.5%,初步达到了家长满意、孩子受益、社会好评的较好目标。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该市在课后延时服务方面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效。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作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发言。
民生需求是基础统筹谋划再出发
基础教育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千家万户福祉。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指南。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方可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正视民生需求。近几年,在现有课后服务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全市教育系统清醒地认识到,之前的课后服务只是有限地解决了部分学段、部分时间、部分百姓的课后服务需求,课业辅导答疑较难、学生课外负担较重等问题仍然存在。正是基于百姓需求进一步增加、教育治理进一步规范的考量,在长春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积极推动、各部门齐心协力,科学研判当前课后服务发展基础,正视厘清课后服务推行中问题,明确管理责任,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努力开创长春中小学课后服务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一个目标。目标就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民生水平,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解决民生实事、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的同时,利用有效时间和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始终坚持一个目标,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团结一心,共同攻坚克难。
明确两个主体。课后服务的两个主体,一个是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一个是学校。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教育行政部门)是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强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统筹领导,保障辖区内中小学校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各中小学校是课后服务的实施主体,科学合理统筹规划教室、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场所,以学校教职工为指导和管理主体,扎实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统筹三个阶段。宣传动员阶段。以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蓓蕾计划”的前期探索与实践为基础,结合有益经验,各地各校主动作为、积极发声、广泛宣传、全方位动员,使得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了解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初衷、目标,政策上的变化以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及家长发自内心地愿意参加校内课后服务,形成学生愿意参加、教师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筹划准备阶段,各地制定课后服务提质升级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各校结合办学实际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实施方案,按照有关规定积极与家长委员会商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拟订劳务费分配方案,履行“家长申请、学校批准、上报申请、属地报备”的申请和报备程序,规范化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深化阶段。为保障课后服务优质、长效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坚持强化过程管理,系统落实“五育并举”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个性化校内课后服务。一是,做好日常教学与课后服务的有效衔接。课后服务提高质量和成效,与强化学生作业管理相结合、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与日常教育教学进行有效衔接,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补习辅导,指导学有余力的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课后服务。二是,有效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教职工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科学合理分配绩效工资,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决定着课后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接受程度和参与率,决定着课后服务的品质、效率以及家长的满意度,这是确保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得以长期、持续推进的“生命线”。三是,规范引入专业力量和人才。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与高效、科研院所、俱乐部、协会等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合作,规范引入专业人才到校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特色化课后服务,实现场地、人员资源整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五项原则是遵循凝聚合力促升级
做好课后服务工作,需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将课后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公益、普惠、公开等基本原则,确保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办实。
坚持五项原则。自愿选择原则。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严禁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公益普惠原则。结合长春市人均收入水平,合理确定运行成本,实施财政补贴与家长合理分担的做法,坚持公益不得营利。全面发展原则。课后服务内容设置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严令禁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主动公开原则。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通过主动公开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收费事项及标准、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做到阳光、透明,接受有关部门、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稳妥推进原则。课后服务提质升级坚持从实际出发,高处着眼、小处做实,充分考虑城乡差异、校际差异等情况,稳妥推进,逐步扩大范围,对有需求的学生实现全覆盖,逐步拓展课后服务内容,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凝聚工作合力。根据长春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地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办、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服务于人民群众。市教育局牵头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总体设计,市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同时,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行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加强区域统筹,系统规划、整体推进,集中精力狠抓关键问题的解决,确保课后服务长期、平稳、持续高质量推进。与此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明确校、区、市各级责任分工,层层抓好工作落实。学校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教职工和家长委员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实施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发放补助方案,报属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各地要结合本地特点出台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细则,统筹确定参加课后服务人员的补助标准,经属地政府审定并报市教育局备案同意后执行;市教育局加大对各地各校的指导和监督,保障课后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服务质量为重点打造可持续模式
以为民解忧为责任担当、以利国利民为使命情怀,长春全市教育系统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乐于创新,致力于不断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在规范化、体系化、特色化建设上下功夫,打造出具有长春特色的中小学课后服务模式。
抓好“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做好课后服务的基础。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围绕着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段特点,各校科学合理地设置课后服务课程。坚持课程设置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校情、教情、学情,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学校差异、学段差异、学生差异,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体现校本特点、校本文化。同时,不断丰富课后服务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更多更高的需求,实现课程供给与家长需求“双赢”。突出课程内容差异化。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提供分层、分级、分类的个性化服务。在知识学习上,与学生作业管理有效结合,合理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水平。在素质拓展上,加大体育、美育、科技教育所占比例,课后服务期间至少保证学生每天有30分钟的体育锻炼。课程结构设计合理化。突出质量与特色的课后服务不是单纯的“看”与“管”,更是“教”与“学”,既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获得一技之长,还能更好地处理文化课和拓展课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抓好“师资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做好课后服务的关键。学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用心服务直接决定着课后服务的品质、效率以及家长的满意度。各校充分挖掘教师的学科特长,发挥人才优势,通过经验分享、表彰奖励等措施,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引入校外专业人员是课后服务特色化、个性化开展的有益补充。校外人员的专业化、多样化程度,直接决定着课后服务能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按照实际需求,各校本着非营利原则,对引进人才的专业能力严格把关,并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课后服务项目有更高的质量。
抓好“服务管理”。课后服务群众关注度高,需要坚持政策标准“尺度”,也要提高服务人文“温度”。首先是积极引导。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的目标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用高质量课后服务赢得家长信任,吸引学生“回流”。其次是有效衔接。教育部明确提出,“课后服务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统一规定的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点半”难题;在课后服务结束之后,对于个别家长和学生仍有进一步延长服务时间需求的,学校可安排党员教师延长托管时间,保障服务时间与正常下班时间的有效衔接。再者是精心组织。校长是课后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组织和动员工作;骨干校长、名校长发挥模范作用,出经验、出特色、出效果;班主任作为学生和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切实发挥思想疏通和宣传引导作用。还有就是严格管理。全面落实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坚决遏止安全事故发生,做到让学生安全、使家长放心。同时,严格经费管理。课后服务收费要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合理确定支出标准,据实结算、按实列支,不得截留、侵占、挪用,并定期公开公示。
四个事项是关键保质保稳保成效
长春全市教育系统不断健全课后服务保障体系,从建章建制、安全管理、经费保障、收支管理四个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助推课后服务工作高效高水平运行。
抓好建章建制。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劳务费发放方案、家校联席制度、准入和退出机制、公示制度等,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晰、分工合理。利用“蓓蕾云”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课后服务数据的精准分析与科学研判。实行“月调度、年报告”制度,加强课后服务的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建立家校联动制度,积极征求家长委员会的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家校协同治理作用。建立课后服务奖励机制,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建立以教育督导部门为主、社会评价机构参与的督导评估体系,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推进专项督导,加强课后服务的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强化督导结果运用,以督导结果倒逼各项工作落实不走版、执行不走样。
抓好安全管理。各校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安全管理,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活动场所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做好应急处置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坚决遏止校园安全事故发生,让学生安全、让家长放心、让群众满意。
抓好经费保障。建立“政府支持、家长合理分担”的成本分担机制,政府负责承担公办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产生的水电消耗、材料消耗等费用,按照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统筹解决。家长主要承担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的劳务报酬成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费政策。坚决禁止任何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引进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不得再额外收费。
抓好收支管理。课后服务费用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的补助、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因超时产生的运营费用及学生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开支。各中小学校合理确定支出标准,据实结算、按实列支;不得截留或提取管理费;不得侵占、挪用;不得列支其他无关费用;费用收入及支出情况要定期公开公示,接受市场监管、审计等部门和家长委员会的监督。
百姓口碑是实绩凝心聚力绘新篇
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坚持以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提质升级积极回应了家长诉求,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了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广泛赞誉。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表示:“我和爱人都是五点钟下班,过去放学后接孩子是我们的大难题,有了课后服务之后,让我们双职工家庭再也不用请假接娃了!”四年级某学生快乐地说:“以前在家写作业经常碰到不懂的问题,有时候父母也不会辅导,他们还总生气。现在放学后有老师在学校辅导作业,写作业变得容易轻松了,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许多同学表示:“自从参加了学校的课后服务兴趣社团,交到了许多新朋友,学会了很多本领,再也不用周末去外面学了,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家长和学生的良好口碑是对长春市课后服务工作最好的赞誉。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提质升级,改变了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打破了学校育人时间和空间边界,以“提高校内效率、减轻校外负担”来破解教育和社会困局,营造了教育良好生态。
(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