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日“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北京香山的“红叶节”刚刚拉开大幕,拾阶而上,登高望远,无边秋色浩瀚如海。
北京秋天美,最美在深秋。群山红遍,层林尽染,大雁布阵,启程南飞,呱呱的叫声倾诉生命的眷恋。夜晚,星月清辉,洒满乾坤,露珠皎洁,虫声唧唧。
深秋之美,在于绚丽、在于飘逸、在于悲壮。只有到了深秋,才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沉静,才能领略“宁可抱香枝头死,不随黄叶舞东风”的坚贞。
只有在深秋,你才明白蒙古人的《鸿雁》是多么惆怅而深情,马头琴是多么苍凉而悠扬: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这“歌声远,琴声颤”的内涵,正暗合着生命的不舍与顽强,这是灵魂深处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
当秋风乍起,便有人禁不住放歌。世间许多感慨,莫过于辛弃疾一句词:“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节气到了秋分,又有一片赞许。“寒露在后,白露在前,秋分在中间”。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他对“白露”与故乡明月的讴歌。白居易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如弓”。亏他想得出,把“寒露”时节的露珠与珍珠媲美。
而欧阳修写《秋声赋》,“其色惨淡,其容清明,其气栗冽,其意萧条”,一定是深秋光景。
深秋,完全是与初秋、中秋不同的感受。深秋,红在炽热中消褪,绿在浓烈后归隐。姹紫嫣红之后,留下旷远的萧条与深沉的大美。深秋,更多了成熟、优雅、通透、从容。
禅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心若入净,心当入秋。入净入定,当入深秋。
站在北京深秋的旷野,感受天人如一、人天合一的旷远。
三
深秋的往事,珍藏在记忆的深处。童年的回忆,是人生最美好的景致。
玉米、高粱收了,地瓜、花生刨了,田野里渐渐清寂下来。农家孩子放学后,扛着镢头,到庄稼地里刨拣落地瓜、落花生,贴补家里的口粮。天越来越凉,霜越来越重,过不了多久,地里的大白菜要收,大萝卜要收。人们提前挖好地窖子,储存这些过冬的蔬菜,心里蛰伏下对于漫天大雪的期待和对来年明媚春光的期盼。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村旁小河——“东河崖”两岸的白杨树落叶飘零,金色灿然。出嫁在村西头的大姐牵挂穷娘家冬天缺柴烧,逼着年幼的弟弟一筐又一筐地扫收树叶。少年偷懒,不爱提笨拙的大筐,而喜欢用硬铁丝串起落叶,一串又一串。结果,几次受到大姐训斥——因为好看不好用,不出活,收获少。
在这个深秋的周末,北京城融域嘉园小区的落叶已开始飘零。安丘城里年逾七旬的老姐姐,此时此刻,你弟弟真想回去,挎上大筐去河边再扫落叶。
只是,当年的“东河崖”何处可寻?
四
人,活着,走着,一路在跋涉,一路有景色。
时光如水,岁月辗转,花开,何必在春天。诗人说:“心中有个春天,一年四季,都是花期”。
在落叶纷飞的深秋,享受壮美的景色,体会寂廖的人生。清人金缨编著《格言联璧》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贵富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有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深秋之美,是浮华过后的沉淀,是嚣喧之后的从容,是火热之后的淡定。能在深秋暮色中淡定自如的人,一定能抵御三冬的严酷,也一定能享用三春的温煦。欧阳修说得好:“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春风盎然,夏花绚烂,秋叶静美,冬雪丰厚。你所经历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构成你的生命;你所感受的每一种喜怒哀乐,都与你有缘。心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心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付出艰辛,守得静谧;挥别浮华,回归质朴;摒弃张扬,崇尚简约。你的心中,定然是深秋般天高云淡、神清气爽,丰硕伴随你,淡泊伴随你,庄严伴随你。
人在深秋,不可辜负生命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