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因此,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应有之义。
从理论依据来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钉钉子精神,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更是使命党,中国共产党人一棒接着一棒地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艰巨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事实上,我们超前完成了前两步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为促进共同富裕,党中央也作了分阶段部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从现实观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从经济上看,从2006年起,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政治上看,我国正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中。从文化上看,我们正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从社会保障上看,正在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从生态上看,全国各地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这些彪炳史册的成就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为如期实现共同富裕提升了自信。
从未来走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旨归。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是“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的现代化。我们党总是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最大限度激活全体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着力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作者分别系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博士,湘潭大学博士后;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