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想建党 > 正文

【七一论坛】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演进

1634527515912

【七一论坛】专题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郝宇青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指出:“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再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一定意义上,这段话可以被看作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中国实践演进的高度概括。

“站起来”: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起点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它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紧紧依靠人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克服了无数困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历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平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秉承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念,开始了共同富裕的实践。因此,“站起来”,可谓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展开实践的起点。

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强大,刚刚“站起来”的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出了强烈的献身于国家和集体事业的精神。“站起来”的新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独立的、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了不起的成就成为激发广大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思想的策略性推进

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打破整齐划一的体制,推动分化发展。分化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的原初性动力。同时,分化也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的策略性推进方法。

对于这一推进策略,邓小平同志有非常明确的表述。1986年8月,他在视察天津时的谈话中指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通过分化,打破平衡,形成反差,制造势能,让有条件的人和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裕起来,然后,在先富地区的影响和带动下,形成共同富裕的局面。没有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也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

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在199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就达到了14.3%,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而在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高位增长。在快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GDP的世界排名发生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更迭——从1990年世界排名第十,到1995年世界排名第七、2000年世界排名第六、2005年世界排名第五、2006年世界排名第四、2007年世界排名第三,再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被看作“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所带来的成效。

改革开放新时期,沿海地区先富裕了起来。同时,中国经济总量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就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推动:新时代之“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施政重点来抓。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之“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阐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其主题和目标与“共同富裕”都是一致的。在新时代,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判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最为主要的途径就是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明确提出了“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观点,肯定了第三次分配在“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放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要从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出发,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来扎实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十四五”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等部分,反复提到“共同富裕”,出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表述。这表明,对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共同富裕是要付诸实际的行动。

在2021年,共同富裕更是成为焦点性的议题。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1月28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3月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表达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决心。

认识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是一个方面,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具体地、扎实地推动共同富裕。其实,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措施和行动,在一些讲话和文件中已给出了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特别强调了“脱贫攻坚”对于共同富裕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中宣部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中非常具体地讲述了推进共同富裕的举措。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重要的是,“十四五”规划草案明确提出了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同时,国家发改委积极研究如何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这一纲要被认为将是第二份真正意义上的收入分配改革文件,旨在以具体的措施推动共同富裕。

在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十四五”规划关于“共同富裕”的基本精神,并指出,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同时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这是从公共政策的角度阐述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而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的问题上,在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可看作是在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的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研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时,还就推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等进行了部署,以便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逐步提高居民的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采取的这些具体的施政措施对于推进共同富裕已经或正在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