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想建党 > 正文

【七一论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强大精神支撑

1634527515912

【七一论坛】专题

作者: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于化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踏上新征程的动员令。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进行新时代的长征。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必须牢固树立必胜信念

历史反复证明,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信心都是至关重要的。前路迢迢,关山重重,更需要我们克服贪图安逸、畏葸不前、不思进取的情绪,坚定必胜信念和斗争精神。我们的必胜信念并非妄自尊大,盲目乐观,而是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从未停止过对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党始终坚持不懈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国情、世情的认识,注意学习借鉴但又不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最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也不同于西方的根植于中国大地的现代化之路,将历史上积贫积弱、饱受欺侮的旧中国,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定道路自信,就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坚定理论自信。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如何深化旨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诸多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考题。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下,深刻汲取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推进和实现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形成了一系列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步一步地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持续推向深入,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稳定,最根本的原因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科学态度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治理经验,因此具有无比强大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就是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总之,就是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内涵,它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然是一个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大幅提升。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磨砺挫折中成长,在应对挑战中壮大,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郑重告诫全党,“革命胜利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提醒全党要防止滋生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思想包含了对我国几千年治乱规律和我党历史经验的借鉴汲取,是对我党成为执政党后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对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不能为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忘乎所以,而是应该保持头脑清醒,强化忧患意识,继承和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要对困难和挑战有充分估计。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这样一个基本现实,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当前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利益趋于多元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无不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我们党而言,也客观存在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再重申“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全党同志应当牢记初心使命,树立和保持牢固的公仆意识,自觉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始终保持“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和政治本色,是我们党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不但源于强大的真理力量,即党的正确理论,还源于强大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党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强调“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我们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终极价值追求。除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这就要求,党的全部努力与工作,共产党员的全部奋斗与牺牲,都必须是为了谋求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需要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和推进。这就需要把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转化为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有组织行为。历史经验证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首先,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推翻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创建人民共和国,要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要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执政力的广大而深厚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极大地彰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理念。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让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全党同志的思想中深深扎根,并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的行动上。

其次,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发挥群众力量。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蕴藏着无限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只有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形势越复杂,困难和问题越多,越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新的赶考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困难和风险,有些难题很可能是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和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的政治优势,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汇聚成实现下一个百年目标的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第三,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党始终视贪污腐败等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为大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老虎苍蝇一起打”,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空前稳固。然而,打击腐败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项长期任务,须臾不可以放松,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党内没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只有彻底清除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大大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不负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一往无前,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