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的紧迫形势,应该积极推动社会适老化转型,创造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口条件,形成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环境。社会适老化转型的本质是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为此要处理好传统和现代、公平与效率、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使老年人既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又能平等参与社会分配、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适老化社会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基本国情。随着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社会环境和社会治理的适老化转型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推动社会适老化转型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内在要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快速发展。面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的紧迫形势,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的根本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口条件,以及形成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环境[1]。具体来说,这意味着在观念上要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共识;在行动上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制度安排,以保障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实现社会共享。从本质上看,这就是一个推动社会适老化转型的过程。
社会适老化转型是老年人维护和改善自身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随着人类寿命日益延长,将长寿变成人类宝贵财富而非负担的关键一点是要让老年人尽量延续健康状态,维护和改善其功能发挥,使其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有尊严和有质量的生活。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健康老龄化,认为健康老龄化干预措施的共同目标在于改善功能发挥[2]。社会适老化转型通过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服务支持,可以创造更适宜于老年人发挥自身功能的条件,通过外部条件的适老化减缓内部机能的老化或是冲抵其带来的影响,使老年人能更长时间、更高水平地维持自理能力,减少和降低社会依赖的时间和程度,实现健康老龄化。
社会适老化转型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基础。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之一,促进社会参与的关键是要营造有利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环境和条件,即实现社会参与条件和环境的适老化。这既包括在硬环境上要为老年人社会参与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便利条件,也包括在软环境上要建立有利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制度和机制,使老年人社会参与具备更多的机会、更便捷的方式、更畅通的渠道和更有力的保障,从而也为实现社会适老化奠定更好的基础。
社会适老化转型是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表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老年人作为社会重要一员,当然也有权利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而社会适老化程度是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表征。一方面,社会适老化程度决定了老年人参与社会分配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社会适老化程度也是老年人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结果。要让老年人能够真正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首先必须推动社会适老化转型,使老年人有机会参与到社会分配中来,进而通过社会分配进一步提高社会适老化程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社会适老化转型的本质是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社会适老化就是要让整个社会环境适合老年人生存发展,使老年人能够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本质是要求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这一概念源于1995年在哥本哈根通过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行动纲领》,作为社会融和的基本目标,“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是指社会中“每位享有权力和责任的成员,都能积极发挥作用”。社会适老化就是要为老年人“积极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首先,在基础设施层面,社会适老化要求各项基础设施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为老年人居家、出行、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基本条件和便利,实现无障碍化。其次,在社会服务层面,社会适老化要求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社会参与、医疗保健等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保障其在社会服务条件下实现功能发挥和提升生活质量。再次,在社会政策层面,社会适老化要求通过合理的社会政策确保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分配、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获得积极的、有保障的老年生活。最后,在社会文化层面,社会适老化旨在构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生存的文化环境,使其感受到尊重、包容和舒适的文化氛围。简言之,社会适老化不仅仅是物理环境的适老化,也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适老化,是硬环境适老化和软环境适老化的有机结合。
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说,社会适老化实际上是要建设一个全龄友好型社会,即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都能积极发挥作用的社会,而不仅仅局限为老年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适老化转型也是社会全龄友好化转型。之所以特别强调社会适老化,关键是因为当前社会是从人口年龄结构极其年轻的阶段发展而来,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社会政策和文化氛围都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还没有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做出必要的转型,老年人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特别是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改造程度前所未有,真正实现了所谓的日新月异,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每个社会成员都是一项挑战,对于老年人更是如此,一些天然的矛盾更是加剧了老年人的社会弱势地位,更加需要强调信息无障碍化和社会适老化,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3]。
社会适老化转型可能从某个局部、某个领域率先切入,但绝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社会适老化转型涉及社会各阶层、社会发展各领域、社会管理各环节,从城市到乡村、从观念到行动都要实现适老化转型,是一个复杂过程、系统工程。社会适老化转型可能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各项工作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始终应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当前,在积极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适老化改造、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的基础上,还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政策和社会文化中与适老化方向不一致的部分,并进行相应的适老化改造。
推动社会适老化转型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推动社会适老化转型需要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等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营造适老化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其中,应重点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营造适老的社会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养老、孝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但在现代化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冲击,有弱化的迹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表明了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在对传统敬老文化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带来平等、公平、共享等具有进步意义的价值观,强调社会公平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等,这些都是社会适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适老的社会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进步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要通过全媒体、多渠道、长周期的全民性宣传教育,将其内化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适老的社会文化可以简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必须反年龄歧视,牢固树立老年人是社会平等一员的观念。为此,有必要开展反年龄歧视立法工作并强化执法检查,在全社会进行反年龄歧视宣传教育,从观念上改变歧视、轻视老年人的倾向。第二个层次是正确认识老年人的积极作用,树立积极老龄观。为此,要大力宣传老年人的历史贡献和社会建设者形象,形成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良好氛围。第三个层次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形成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为此,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宣传代际支持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子代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责任。
二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建立适老的社会发展成果分享机制。适老的社会发展成果分享机制实际上涉及的是代际分配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调动年轻一代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做大蛋糕,还要保障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建立适老的社会发展成果分享机制,关键在于建设多层次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并建立相应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确保收入水平随着社会发展合理调整。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收入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不足,应引入与收入无关的部分,增强再分配功能;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过低且增长机制不健全,应尽快建立合理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适当提高待遇水平。
三是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以重点工作带动社会适老化转型。社会适老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为此必须做好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实施安排。与此同时,也必须抓住当前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新情况新问题,逐一进行突破,以问题为导向引领整项工作。首先,物理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需要。应继续大力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对老旧住宅和公共设施的改造,推动适老化改造逐步从特殊老年家庭扩展到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新建公共设施和住宅小区,要从规划设计开始就纳入老年友好观念,强化公共设施和住房内部空间的适老性。其次,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是当前的重要刚需,应重点予以满足。要大力支持专业护理机构的发展,确保失能老人可以获得专业的护理服务,特别是应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养老护理服务业的发展,更好满足刚性需求。最后,老年数字鸿沟是新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要将“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智慧老龄社会”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目标;实施数字产品普及工程,提高老年数字产品拥有率;实施数字能力提升计划,培养老年人数字应用能力;实施数字应用无障碍工程,提高数字应用适老性;积极推动智慧养老发展,实现养老服务供给智能化[4]。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释
[1]林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内涵、目标和任务》,《中国人口科学》,2021年第3期,第42—55页。
[2]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186468/WHO_FWC_ALC_15.01_chi.pdf,2021年9月28日引用。
[3][4]林宝:《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金融博览》,2021年第2期,第20—21页。
责编:罗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