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系列专家解读之三
作者: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周春山
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新一轮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代表,在新发展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呈现从乡村和中小城市向城市群、都市圈快速迁移的趋势。人口集聚流动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地区社会繁荣、文化交流与思想创新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人口加速流动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挖掘城市群、都市圈人口集聚红利潜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优化要素配置,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要形成区域竞争的新优势,必须建立城市群、都市圈内一体化的要素市场,促进区域内的土地、资金、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与有效流动。
第一,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加快消除城乡间的二元户籍壁垒,逐步放宽除核心城市外的城市群其他城市的落户门槛。加快推进外来人口的市民化。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建。
第二,推进技术市场一体化。支持城市群内部建立技术合作联动机制,推动技术资源共享,共同搭建技术、人才资源的共享平台和孵化基地。引导城市群内部及更大区域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的政策法规。
第三,加快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完善城市群、都市圈内部金融服务、信息网络技术设施建设,构建跨区域互联互通的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金融服务、金融要素和金融市场一体化。完善跨区域的金融监管和风险联防机制。
第五,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协调沟通机制和互认机制,鼓励城市群共建同城化的企业登记绿色通道,推动跨区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共享互查,探索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同步互认,统一监管标准,推动执法协作及信息共享。
第六,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城市群内部探索突破行政界线的全域要素流动、配置机制体制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质化的路径,推动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培育建设联结不同发展程度区域间以及城乡间的功能平台,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发展。
优化人口结构,挖掘城市群、都市圈人口集聚红利潜力
城市群内部应按照发展程度和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的人口策略,进一步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力,提升城镇化质量。
第一,核心城市必须要把集聚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国际人才以及技术型劳动力作为人口城镇化的重点和突破点。首先,要改善城市吸引人才的环境,一方面,要从城市生活设施、交通、环境等入手,改善城市的硬件条件,另外一方面要从文化氛围、管理服务等入手,提升城市的软件条件。其次,针对亟需人才要制定相对宽松的人才落户政策,并提供优惠的福利补贴措施,做到人才能吸引来、更留得住。
第二,城市群的中小城市以及都市圈边缘地区,应按产业、经济要求全面取消或放宽落户条件。积极探索农民工和年轻劳动力落户的有效路径,切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高质量供给。要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服务,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就业水平。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从居住环境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优化农民工居住条件,将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计划;把农民工纳入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设施的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全面、平等的卫生文化服务。
优化空间配置,打造城市群和都市圈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
构建有序的城市群、都市圈空间结构体系,需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市县—乡镇”的都市圈多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进行全域统筹规划发展。
第一,科学布置产业链,实现价值链。优化生产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其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群、都市圈生产空间利用效率,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发展。坚持城市群产业错位发展,中心城市利用高质量人才集聚效应重点发展知识型经济,提高经济产出效益,打造高端化新兴智能产业。周边中小城市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发挥地租递减优势,承接中心城市外溢产业,借此推动制造业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统筹整合都市圈内新区、园区等各类平台,支持建设一体化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第二,实现生活空间宜居宜业。优化调整不同资源要素在大都市圈中的科学布局,促进产城融合,推动“人、城、产、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加大低成本住房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新市民、产业人才、低收入人群等的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引导政策性住房优先布局在交通和就业比较方便的地区,切实降低通勤时耗。以公服覆盖率、市民满意度为指标,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推动公服均等化,提升居民幸福感。
第三,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开展城市群和都市圈生态环境网格化治理,严格保护跨行政区的重要生态空间,联合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与区域生态廊道、绿道有机衔接。推动环境联防联治,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倡导和推广生产生活出行等方面的绿色方式,建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
培育活跃的文化环境,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文化软实力
第一,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利用人口集聚效应带来的多元文化融汇提高城市群和都市圈文化的包容性,通过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吸引人口集聚,提高外来人口的身份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思想和文化的汇聚与碰撞,打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第二,培育特色鲜明的创新文化。因地制宜,结合城市群和都市圈自身发展环境,营建创新环境优良,创新主体汇聚,创新能力强硬的自主创新文化环境,提高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和韧性。
第三,凸显城市群和都市圈文化特色。回溯城市群和都市圈历史文化脉络,挖掘自身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个性化和品牌化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系列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