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唐洲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恢宏史诗,是百年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庄严宣告,具有重大意义。“小康”概念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1979年,邓小平用“小康之家”来定位我们党在20世纪末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从“汔可小康”到“小康之家”,小康,成为兼具传统文化韵味和马克思主义气息的时代命题,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醒目路标。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把邓小平提出的20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的构想确定为今后20年中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完整地描绘了“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1995年,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完成;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完成。“总量”和“人均”都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由此也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小康阶段的“新三步走”战略;2002年,他在党的十六大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提出新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里的小康,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接下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区域发展战略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蹄疾步稳,久久为功。
从“初步小康”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小康内涵的拓展中不断提升。在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之下,全面小康的里程碑矗立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
纵观古今、横览中外,人类文明史上不乏繁华盛世、骄人事功,但是很少有哪个时代或者哪个国家,能够像今天的中国这样,努力实现“一个也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关键一步,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人间奇迹。这样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干成了许多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在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束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过去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新主人。
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56个民族和睦相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成社会主义大家庭。各民族在党的带领和关怀下,实现共同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要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这种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
在经济方面,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仅仅一个“一五”计划取得的工业成就,就已经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这样的发展速度,也是前所未有。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有效推动了各种经济成分良性竞争、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串联式”发展不同,我们采取“并联式”的发展模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用几十年的时间赶上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发展历程,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30%以上,这样的跨越,令全世界瞩目。
在农业方面,我们先是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这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接着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通过农业合作化、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生产活力,使农民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通过实施脱贫攻坚行动、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引导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早在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就实施“三线建设”战略,从客观上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一带一路”引领作用,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努力解决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小康、全面小康。
在社会建设方面,通过加强民生保障等各种制度举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以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
在应对突发问题方面,我们发挥党领导一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国一盘棋,在应对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甚至千年一遇的突发重大疫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积极成效。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干成的这些大事,都是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干成的大事。整个中华民族、全体中国人民,都为之感到自豪,都为之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