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金融新时代》,吴晓灵、丁安华等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目前的数字化转型,由内部效益和外部压力驱动,各行业都在发生,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加金融产生了一系列尚未大规模显现的现实问题,但实际问题的出现总是发生在应对策略之前。金融科技的全社会甚至跨境数据平台化,出现了大量未曾遇到的场景,所以规制必须不断创新。金融科技、平台金融,起源于美国,进入欧洲后出现了与美国略有不同的发展场景。金融科技、平台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大约有10年光景,发展迅速,极具中国特色,但其背后的逻辑与先行国家是相通的。
本书是将实际和学术结合得最紧密的相关论述
本书以平台金融为重点,兼顾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分析其正向和负向效应,以及如何在规制下发挥好正向作用,并对负向效应做好监管。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五点贡献。
一是宽广的视野。以境内发展为主要视角,涉及境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更多地从监管者的视角看问题,抓住了当前的重点。同时,立足于发展和规制相结合,政策建议着眼于通过规制和监管争取尽量将问题解决于严重化之前,推动平台金融行业健康发展。这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二是客观分析了平台金融产生的必然性和上向效应。互联网平台介入金融服务,从支付开始,逐步拓展应用场景,包括介入贷款、存款、保险、财富管理等金融业务中的不同环节,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更细微的角落,极大地降低了对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的触达、运营和风险管理成本,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在推动其向金融科技方向转型。
三是分析了平台金融发展可能产生的风险。基础性问题是平台科技巨头的垄断问题。例如,电商平台巨头对小微电商的欺压、服务性平台大数据杀熟、平台巨头收购潜在对手强化垄断地位等。
四是以很长的篇幅阐述了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包括共性问题,如对互联网平台和平台金融处理个人数据安全及算法伦理的规制办法,以及对后者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书中细化到金融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如支付、信贷、保险、理财等领域,以及征信、获客、事前风险识别、事中事后风险控制等环节,这是本书的亮点,值得细心品味。
五是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针对快速发生的向数字化社会的转变,特别是平台金融发展的实际问题,书中提出了创新监管方式的建议,具有前沿性、前瞻性。
总之,这本书侧重于监管,又力图将包容式发展和公共部门规制相结合,是我所见到的实际和学术结合最紧密的相关论述。
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仍需认真对待
我国是向数字化社会转变,并且金融科技、平台金融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平衡好发展与安全是最重要的前沿课题。在中央决定“去杠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前的阶段,是金融科技发展最为无序的阶段,在此之后,逐步进入有序发展阶段,但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仍需认真对待。
第一,平台金融重点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难以顾及的“长尾客户”。正如书中所说,“这部分客群对金融产品潜在的风险理解不深,对风险定价不敏感,刚性兑付的信仰明显,容易出现‘羊群效应’,极易受到虚假信息和不当舆论的煽动,引发重大社会事件”。这是“肥尾风险”效应。这种客户特性诱使经营者为了生存竞争纷纷推出高息刚兑产品,甚至被居心不良者利用,制造庞式融资骗局。我讲过,承诺6%以上刚兑产品的,基本上都是骗子。在《资管新规》出台后,严厉禁止高息刚兑产品。目前情况大有改观,配置型收益浮动产品已十分普遍,这说明,金融消费者的心态是可以改进的。
第二,民众特别是“长尾人群”,政府救助信仰十分明显。他们总有侥幸心理,即便看到风险,也认为自己不会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就算在自己手中风险爆发,政府也会救助。甚至有些媒体也宣导这一执念。
第三,规制和监管总是落后于风险的出现,问题在于,平时要加强规制,出现问题苗头要及早监管,将发展纳入正轨。这需要及时明确监管责任,但这在我国十分滞后。例如,P2P造成极大的肥尾风险,现在P2P已经清零,但尾部人群损失巨大。P2P在欧美也有一定的发展,定位是为点对点民间借贷提供信息撮合服务。P2P进入我国后很快变味,从信息中介演变为征信服务、平台贷款、分拆标的融资,直至庞氏融资,酿成重大风险。在演变中后期,由于没有对产品的金融性质准确定位,已不可区分该由哪一监管机构负责。最后,各地方、各机构全力清零,一个可以正常发展、主要为“长尾客户”服务的行业也因此清零。
第四,一些地方政府政绩观发生偏差或不重视风险。例如,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盲目发展金融中心,给予各种优惠,反而集聚了风险。我在财政部工作时,一些市长向我介绍本地发展战略,大都有成为全国或区域金融中心的内容。我一般都会告诫,不宜只看到资源集聚和税收效应,还要看到风险,而且你们监管责权不足,监管能力有限,非正规金融方式如P2P,非规范发展的投连险、万能险等过于聚集,一旦出险,第一责任人就是当地政府。数年后,有些地方果然出险,当地政府只能自食苦果。
第五,在这种背景下讨论平台金融的发展和规制,需充分考虑国情,更加重视风险。例如平台公司对个人数据采集问题,我看到有些应用程序服务说明中大量篇幅是降低服务方的义务和风险,并要求用户同意对个人数据过分采集,相信长尾用户一般不会特别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列有专篇论述。这本书贯彻了这一理念,在指出平台金融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大量研究集中于公共利益安全。这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书,兹推荐给大家。我在推荐语中略有批评性的评价,是提示读者要更注重联系中国经济社会的特殊场景和机构运行的特点,这样会更受启发。
(作者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