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汤建军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姚选民
长沙理工大学二级教授 刘解龙
【摘要】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在中国持续反贫困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世界各国共同探索治国难题过程中形成的。它深刻、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发展的中国如何大规模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难题,怎样在精准理念与方法指导下,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系统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系列问题。要让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真正全面展现自身的贡献与影响,必须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进行总结提升,创造出与脱贫攻坚实践成就影响相当的理论体系,让我国的反贫困理论同反贫困的成就一样获得世界公认并继续造福人类。
【关键词】反贫困理论 中国特色 脱贫攻坚 习近平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3.014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1]他从七个方面展开了阐述,并强调:“这些重要经验和认识,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2]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意义重大。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3]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标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4]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标志一样,这一讲话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光辉文献。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形成的主要依据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依据与要求都是极其严格的,完全不同于学术研究侧重于各自之思想体系与逻辑结构的局限特点。在此意义上讲,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之主要依据进行深入的学理探讨,必将助力于更好理解这一理论形成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科学性。
其一,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基于实践而形成并得到了实践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从实践逻辑的角度,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进行了全面分析。事实胜于雄辩,纵观古今中外,还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像当代中国一样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有效实现几亿人口大规模摆脱绝对贫困,这无疑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脱贫攻坚不是小国实践,而是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实践;脱贫攻坚成效既不是个别的成效,也不是部分的成效,而是大国的成效,是整体的成效。中国脱贫攻坚成效越显著,就越能够说明指导脱贫攻坚成效的理论、方针、政策、措施等具有巨大的创新性与广泛的科学性。
其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基于历史发展而展开并得到了历史检验。这个讲话从历史逻辑的角度,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依据进行了深刻分析与概括。贫困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过程中如影随形的顽疾,摆脱贫困是人类历史上的恒久话题。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使中华民族走在世界反贫困斗争的前列,为世界反贫困斗争的最终胜利积累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方案。我国的脱贫攻坚不是短时间的实践和局部的实践,而是长期的实践和全面的实践。越是长时间,越是大范围,这个实践就越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避免了偶然性与个别性。由这个伟大实践而产生的理论就越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彰显其成长的历史性。
其三,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并具有自洽性。这个讲话从理论体系的角度,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和结构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实践和成效,不是仅仅由政策、措施等具体的或个别的原因所能够解释得了的,而是只有通过整体的和系统的,由理论、政策、制度、工作等方面组成的综合机制的共同创新与协同作用,才有可能达到预期实践目的。这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在某种意义上讲,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意味着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以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其宏观层面之内涵是对本国国情和减贫规律的深刻把握,而其体制机制层面之内涵则包括系列政策举措的超常规性以及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有效性等。[5]
其四,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基于严谨逻辑建立并实现了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仅仅依靠实践,并不能证明某种理论正确与否,理论有自身的范式与逻辑,只有将广泛的实践行为与显著的实践成效总结上升到理论形态,才能充分彰显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的全方位或立体性的创新成就。中国卓有成效的反贫困实践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充分彰显了事实胜于雄辩的实践逻辑。中国持之以恒的反贫困实践解决了一道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巨大难题,彰显了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历史逻辑。中国独具特色的反贫困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彰显动机与行为体现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逻辑。这些逻辑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紧密联系和产生强大功能的“三位一体”结构,实现了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这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逻辑基础与逻辑力量。
其五,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基于人类普遍诉求确立起来并体现了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相统一。实践成效与具体数据最能说服人,亦是最好的标准。依照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中国摆脱贫困的人口数量占到了全世界脱贫人口总数的七成以上。中国不仅脱贫人口数量大,而且脱贫速度快。在外部情势变动不居的情况下,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等,我们不仅高质量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而且将脱贫时间大大提前了10年。中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为世界反贫困斗争提供了中国样本,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6]这一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必将对国际社会的减贫事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激励力量。创造这一奇迹的伟大理论必将走向世界,成为人类反贫困理论中最为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