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智库 > 正文

推动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报告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由9.7万台持续增长到16.7万台,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2020年占全球市场份额44.4%。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平稳增长,由2016年的2.7万台增长到2020年的4.4万台,但是,自主品牌占国内的市场份额一直未有大的突破,2020年较2019年还下降了3个百分点。为更好推动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聚合各方力量,探索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高质量发展路径。

从需求端的行业应用市场来分析,工业机器人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工具,只有应用到行业场景中才能体现价值。工业机器人在不同行业应用中的市场需求容量,直接决定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机器人企业的竞争实力。随着国内一批头部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面向金属和机械、塑料和化学制品的装机量增长较快,但是面向汽车制造和3C电子这两大类型工业机器人主要客户的装机量增长较慢,2019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这两大主要客户的装机量分别为0.5万台、1.3万台,占比分别为14.9%、30.1%,占比依然较低,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一直难有突破。但金属和机械、塑料和化学制品行业自主品牌装机量分别为1万台、0.36万台,市场份额远超外资品牌,分别为68%、78.1%,目前虽然总体市场容量还较小,但因行业客户多、功能需求差异明显、智能转型需求迫切等特点,未来市场空间依然可期,是自主品牌企业可挖掘更多增量的行业。

从供给端的技术实力来分析,工业机器人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工业机器人产业来说,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是技术实力的重要考量。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核心零部件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比如,国产谐波减速器产品性能获得下游整机客户认可。国产控制器和伺服系统领域技术实力和产业化能力提升,在自主品牌机器人产品中的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受益于部分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自主品牌机器人整机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带动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快速走量。但是高精度的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高端的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以及高精度编码器、机器人专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市场份额依然被外资品牌企业牢牢把控。国产核心零部件虽已有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但精密度、可靠性、寿命与国际领先水平有不少差距,全球机器人行业75%的精密减速器被日本的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两家垄断,国产产品的试验验证、市场认可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整体来看市场占比依然很低。

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空间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机器人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的融合正处于变革期,产品技术迭代、裂变创新不断增多,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助力自主品牌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促进更多行业应用场景开放,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针对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实际,可组织行业协会、典型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会、交流会,梳理总结行业自动化痛点,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场景,搭建机器人企业和行业客户的供需平台。鼓励各地破除市场壁垒,营造跨区域机器人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二是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核心技术供给能力。我国机器人产业受三大核心零部件制约明显,需要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机器人企业、行业客户等各方,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开展联合攻关,加速核心零部件创新成果的检验检测、上下游产业链产业化应用。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新技术的变革期,3D视觉、柔性技术、强化学习等前沿技术加速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新技术的融合创新会催生更多新场景、新产品,会极大拓展市场新空间。因此,需要前瞻布局前沿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同时,引导企业抢占更多细分领域技术专利布局先机,围绕核心技术进行地毯式、组合式专利布局,协助企业加强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三是加大新产品应用推广力度。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由于发展历程短,因此,需要完善新产品政策支持体系,在政府采购方面推动创新产品首购首用,鼓励各地拓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方向,将更多机器人产品纳入支持范围。在风险投资、新产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在拓宽融资、降低成本等方面助力企业新产品应用推广和产业化。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自主品牌   中国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