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百年追求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懈奋斗的目标。一百年来,我们党把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探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成就与经验,有助于我们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把握党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律,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人民共同富裕 内在逻辑 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中国人民促进共同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勇毅前行,领导中国人民干革命、搞建设、谋改革,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入探析、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成就与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党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律,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深刻意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促进人民共同富裕,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追求,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追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也是人民的理论。为人民求解放、谋利益、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主体论,强调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理应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立场论,强调“人民至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人身解放和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目的论,强调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清楚地指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富足不仅包括物质富足,也包括精神富足。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牢牢遵守、始终坚持。

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党要始终为人民谋福祉,这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党的一大纲领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消灭阶级”,凸显了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使命。在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并写进了党章,再次表明了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和信念。毛泽东同志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00年来,我们党的所有工作,都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考量,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在、宗旨所系。

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曾预言,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这个富,是共同的富”。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系列科学论断,表明了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的美好理想和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广大劳动人民苦苦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理论、价值和目标。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坚持按劳分配等要素,决定了其基本目的就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目标和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思想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治保证;坚持人民至上,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价值导向;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政治上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保障;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准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其价值目标是促进并尽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现代化,一般是指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全面变革过程,其核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和人的现代化。由于奉行不同的价值导向,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追求不同的发展结果,现代化道路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模式。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坚持生产资料私有制,坚持资本主义价值观,受资本逻辑的强势主导,其主要目的是不择一切手段追求利润最大化。其结果是,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生产力和促进了社会进步,但也伴生了基本矛盾激化、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破坏、全面对抗冲突等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和无法治愈的顽瘴痼疾。不同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一新道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情怀,其主要目的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能促进生产力巨大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而且能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民族复兴与世界进步、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物质丰裕与精神富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向度的有机统一,成功地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困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取向,起着灵魂和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100年来,我们党把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有机结合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民利益,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主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共同富裕在一步步推进和提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翻身解放到解决温饱、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进。

一是近8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贫困实际出发,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加大对扶贫脱贫的资金投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开展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到2020年底,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一是收入标准,指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我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二是内涵要求,即“两不愁、三保障”,指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7.7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当前,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谱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篇章,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是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跻身世界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行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采取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使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根据相关资料,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达到101598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47元,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依据世界银行2020年7月1日发布的标准(人均GNI低于1036美元为低收入经济体,1036美元到404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4046美元到125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高于12535美元为高收入经济体),我国应处于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行列。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程,具有保障性、共享性、公正性等特征。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地域发展不平衡,仍存在一些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和因意外灾害致贫的群体。因此,党和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是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和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改革和发展的力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集体)负责、城乡分割、单一层次格局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城乡、多层次、体系化的巨大转变。中国已经建成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大,保障水平较高。2020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13.6亿人;城乡低保对象共有4427万人;截至2021年4月,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00961万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发挥了兜底性和保障性作用。

四是人民文化素质全面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经济上富足,也包括文化上富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强调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国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80%以上人口是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2%。到1980年,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上升到95.5%(1978年)、5.3年、2.22%,2020年又进一步上升到99.96%、9.91年、54.40%,三项指标均实现大幅度跃升,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同时,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073个;由文化馆(站)指导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44.18万个。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71.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1.0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0平方米。群众文化馆、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公共健身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且大部分实现免费开放。

五是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由内而外的深刻变化,人民自信自立自强团结和谐创新。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裕。在旧中国,由于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统治、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一度萎靡不振、懦弱麻木,表现出愚昧、木讷、胆怯、困顿、苦难等状态,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然而,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与中国人民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人类最科学、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并以此来武装中国人民,使“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00年来,党领导人民改写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不仅在物质上富了起来,也在精神上强了起来。现在,中国人民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高度自信;更加自信自立自尊自强,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更具从容和底气。中国人民广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新时代奋斗精神,自觉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社会充满向美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应当指出的是,经过长期奋斗,中国虽然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14亿多人民都实现共同富裕,过上好日子,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等十条经验,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这对于我们扎实推进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启示。

必须坚持党对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也是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领导核心。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关系每个群众,需要统揽全局、科学施策、埋头苦干、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效,这就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100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事业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党对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一是指引共同富裕的正确方向,即明确我国共同富裕的人民属性和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制定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大政方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了革命与生产相结合、“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生产等方针政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制定了实行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实施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针政策;这些大政方针对各个时期促进人民共同富裕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三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人民共同富裕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人民解放,为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奠定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多个五年计划,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的基本小康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人民的全面小康问题。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是个综合性、复杂性非常强的事业,因此,党和政府需从人、地、财、物等各方面予以统筹协调,才能把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百年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必须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为指导。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当代,中国要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形成了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为各个时期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富是“共同的富”,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指导。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以高质量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导。推动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同时,实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理论。我们应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来指导人民共同富裕建设。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因此,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关注民情、致力民富、为民造福,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着力激发人民促进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共同富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促进共同富裕正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引领下不断推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人民获得了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初步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实现了全面小康,现在正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阔步前进。百年来党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及成就,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和价值取向。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手段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和发展问题。没有经济快速发展,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便是一句空话。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唯物史观这一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发展,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发展来解决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军民边革命、边生产,尽力保障军民生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实行土地改革,恢复经济,有计划地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吃饭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民生活达到基本小康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为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进一步筑牢了物质根基。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是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路径。

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举措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实施了土地革命、发展经济、开展大生产运动等举措,保障人民生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通过土地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五年计划等重要举措,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先富带后富、建设新农村等政策措施,积极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并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大力解决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和发展成果共享问题,使这一时期的人民共同富裕取得了辉煌成就。历史表明,只有真正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举措,才能使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工作落实、落细、落小,才能实现更大目标,取得更优成果。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YJA71005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2日。

②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④《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⑤《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⑧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人民日报》,2021年06月25日。

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人民日报》,2021年08月27日。

⑩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

⑪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求是》,2020年第14期。

责编/马宁远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