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指出,要“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广东南沙自贸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统筹谋划、改革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充分发挥新时代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示范引领作用。人民智库课题组深入广州市南沙区开展实地调研,围绕改革创新理念、实践举措、成果成效等内容,系统总结南沙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南沙自贸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实践、攻坚克难,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引领深层次改革,加快把南沙打造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委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将自贸区党工委挂牌设置在南沙开发区党工委,作为市委派出机构。构建自贸区、开发区、行政区在“体制合一”的总体框架下,适当分开的“统一领导、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职能体系,新设立人才发展局、区大湾区办、港澳合作事务办公室、创新工作局和金融工作局,在推进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推动国家新区、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建设全省首个自贸片区党群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干部队伍素质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管理服务能力。建成全国首个粤港澳青年新思想学习互动分享平台,帮助港澳青年学习了解南沙国家新区自贸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开发建设成就。
紧扣功能定位、强化问题导向,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南沙自贸区立足自身特色,着眼于探索出一条首创性、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紧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国际化人才特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功能定位,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国际贸易枢纽功能,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联动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一批独具特色的“南沙经验”正在加速形成。
一是探索国际物流中转功能,提升航运枢纽能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物流枢纽的重要节点。优化港区功能布局,加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珠江口内及珠江西岸港口资源整合。健全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拓展启运港退税业务。南沙自贸区通过发展国际国内多式联运,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以及通关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了自贸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探索国内外要素市场联动,建设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南沙自贸区加快建设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汽车贸易综合服务枢纽、全球飞机租赁中心、大湾区粮食分拨中心等要素交易平台,有力增强了自贸区的贸易功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宗商品以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的聚集提供了平台和场所。三是依托临近港澳这一区位优势,改革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构建粤港澳“N+4+2”司法规则衔接机制,打造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法律服务新机制,构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体系,建设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平台。初步构建多元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正式启用,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实现“互联网+仲裁”。四是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产业化。推进南沙(粤港澳)数据合作试验区建设,启动建设国家级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示范区。
增强机遇意识、聚焦区域联动,推进湾区协同发展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节点。南沙区抢抓“双区”建设、广深“双城”联动重大发展机遇,创新成立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及其服务中心,设立港澳合作促进中心,着力深化与港澳合作,持续提升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科创产业“智联通”、交往交融“心联通”水平,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打造承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交通中心及支撑国际化滨海新城的绿色智慧交通示范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全国首个联通内地和香港地区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服务平台——“天河二号”超算南沙分中心。二是强化规则机制“软联通”。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完善粤港澳规则对接常态化交流平台。发挥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率先对港澳跨境服务贸易实施更加开放措施。三是推动交往交融“心联通”,推出惠港惠澳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规划建设港式社区、港人子弟学校。深入实施“五乐”行动计划,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四是推进科创产业“智联通”,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五是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复制应用试点经验,积极承接广深两大核心城市科技创新、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等功能辐射。
推动科技创新、汇聚高端人才,培育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南沙区探索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依托港澳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枢纽节点。
一是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完善提升“1+1+3+N”科创平台体系,聚焦深空、深地、深海前沿领域,将南沙科学城建设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二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引进认定方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要素流动、职业资格认定、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加快集聚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三是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壮大一批头部科技企业,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以及众多高成长性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四是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争取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创新投入体系,提高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效能,重点发展风投、创投和私募股权基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办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等平台作用,营造“要创业来南沙、要创新来南沙”良好氛围。五是积极打造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深化全省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创建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支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做大做强,建设南沙科学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携手港澳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搭建粤港澳创新创业合作交流机制,鼓励离岸创新创业,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桥头堡”。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单宁】
责编: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