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中央批准,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于12月1日至4日在广州召开。本届会议围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向国际社会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帮助国际社会更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据悉,“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是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大型国际性会议,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本文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王晓鸣的会议发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神州大地上,历经千锤百炼、克服千难万险、跨越千沟万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呢?要掌握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成长的环境。我认为,中华文明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沃土,是中国共产党成长的最大最深厚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探寻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一把金钥匙。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引领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政治力量,根植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汲取中华文明的丰厚营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明源源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体会,中华文明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助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
第一,中华文明涵养了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烙印着我们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蕴含其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大一统等理念具有时代价值。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神圣职责,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和伟大的中华文明结合起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鲜明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 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的新概括,凸显的正是这一思想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
第二,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熏陶之下,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弘扬这些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伟大的精神谱系。建国前,有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建国后,有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改革开放新时期,有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进入新时代以来,有探月精神、塞罕坝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精神既来自党和人民奋斗的实践,也来自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实践、伟大梦想。
第三,中华文明启发了中国共产党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思考、热爱思考、善于思考、讲究思考方法的民族。“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着典型的东方人思维,包括整体思维、直观思维、类比思维、辩证思维、理性思维,等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希望实现人人和谐、天下大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思维方式。中国共产党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和启发,非常重视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人间奇迹,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治国理政,着力增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
第四,中华文明淬炼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艺术。“和”的精神贯穿于中华文明各方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和谐,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自然之间,抑或是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和”则不争。“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等,就是这种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味的“和”、无原则的“和”,中国人从来就不排斥争,不缺乏斗争精神。所谓不平则鸣,中华文明中历来就包含着不屈不挠、敢于抗争的内涵,蕴含着永不屈服、永不放弃、敢于同任何不平现象作斗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秉承了中华民族勇于斗争、敢于斗争的精神血脉,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不断学习斗争的艺术,掌握斗争的本领,以不信鬼、不信神、不信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接续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重大胜利。当前,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各种问题叠加,各种矛盾凸显,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加强斗争历练,提高斗争本领,敢于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第五,中华文明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革命的原意是指革故鼎新、向好向新向善的意思,自我革命是指革命主体自觉、自发、自动的行为。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省、自警、自律精神。《礼记·大学》中写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强调“躬自厚”、“求诸己”、“内自省”、“内自讼”,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后发展成知过必改、有过即改。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曾经犯过严重的错误,只是因为勇于改过、善于自新,后来都名垂青史。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也是如此。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鲜明的品格,蕴含着我们党持续奋斗、接续成功的精神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以刀刃向内、无私无畏的政治勇气,开展深刻的自我革命,打虎拍蝇猎狐,颁布实施“八项规定”,纠“四风”、树新风,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和队伍纯洁,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卓著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高度概括为“十个坚持”,其中压轴的一条就是坚持自我革命。
第六,中华文明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开放包容。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过多年闭关锁国的经历,但中华文明总体上是开放的、包容的,这是毫无疑义的。从西天取经到郑和下西洋,从“海纳百川”到“兼收并蓄”,中华文明从不固步自封,而是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的胸襟。丝绸之路就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生动印记。吸收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坚持挺立时代潮头,积极与国际互联互动,注重学习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在土地革命时期,尽管处于被封锁的状态,但中国共产党很注重与苏联、与第三国际的联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加强了与苏联共产党以及其它国家共产党的联络,还开启了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联系乃至合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冷战这一国际大环境的制约,我们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更具实质性地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展了合作。同时,我们依然没有放弃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接触。在此期间,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与许多国家包括很多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新时代,我们更是广交、深交朋友,不断扩大朋友圈,提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世界,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论断十分重要、富有深意,是总书记以往论述的深化与拓展,丰富了我们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我理解,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关键就在于这两个结合。这第一个结合,大家都耳熟能详,党的领袖有一系列论述,就无需赘言了。这第二个结合,揭示的正是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孕育、滋养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际上,顾名思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称为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因为它是共产党,因而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同时,她是中国的,因而是传承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基,中华文明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沃土,二者缺一不可。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