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兰老师
新时代,是一个创造的时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够从音乐活动中感受乐趣。这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创造音乐。新课程标准则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培养独创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因此,在新课改实践中,我尝试了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节奏训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音乐的骨架。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而节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宇宙间的万象万物,处处存在着节奏。如:时钟的摆动,公鸡打鸣,火车的开动,各种动物的叫声,走路的声音等等。让学生根据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来学习一些较难掌握的节奏,并再进行创作,不失为掌握巩固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如学习×·×的附点节奏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夏天知了的叫声“知·了,知·了”,然后给学生一句歌词如“我爱我的妈妈!”让学生创作出不同的包含×·×的节奏形式,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就很容易掌握这个节奏了。
同时,要求教师联系生活体验,掌握节奏类型。将节奏技能的教学与巩固结合音乐形象进行,既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活泼而富有趣味。如让学生走步或跑步来巩固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不给名称)。启发学生自编或模仿大象、熊、乌龟走路的动作,× × × ×和小兔子、麻雀、燕子的动作×× ×× ×× ×× 。教师还可通过引导,找个别学生分别用× ×或×× ×× 节奏敲击鼓边和鼓心,其他学生边听节奏边模仿出各种动物走路的形象。学生在游戏中就饶有兴趣地接受了节奏训练,同时又加强了对节奏知识的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联系大自然的音响,掌握节奏型。大自然不乏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启发学生寻找大自然中的音响并模拟出来,记住基本节奏。如马蹄奔跑的声音×××(哒哒哒),汽车喇叭声× ×·(嘀嘀),火车快速行驶的声音××××(轰隆轰隆),火车长鸣×---(呜),小猫的叫声 ×-(喵)等。还可以让学生再想一想,这些节奏在生活中还能表现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会说出,牛的叫声“哞—”,时钟报时的声音×---(当),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呱)。这样的节奏训练赋予了情绪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拍手、跺脚、捻指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只要稍加指点便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学生的创作可能不成熟,不完美,但是,他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通过创编歌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歌词包含较多文学性的东西,在音乐课上进行歌词创作,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是根据原有歌曲添加新歌词进行再创作。如学生在学会歌曲《谁在叫》后,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除了歌中唱到的几种小动物外,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能不能也唱到歌中去?”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创作出许多不同的歌词来,有“小狗‘汪汪’,小狗叫了,妈妈跑过来”。有“小鸟‘啾啾’,小鸟叫了,鸟妈妈捉食来。”学生们思想活跃,课堂气氛也调动了起来,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
二是根据亲身体验,创编新的歌词。在教高年级的歌曲《春来了》时,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我让学生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春天,创编出新的歌词。同学们展开了对春天的回忆,有的说:“春姑娘藏在白雪中,白雪融化被我看见了。”有的说:“春姑娘藏在大地上,小草发芽被我看见了。”我又进一步要求大家把自己创作的新歌词唱出来,于是大家又兴致勃勃地唱起来。这样一来,不仅扩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训练了演唱能力。
通过使用打击乐器,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运用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打击乐器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由此可见,打击乐器在低段音乐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是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打击乐器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在平时使用打击乐器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种打击乐器有几种敲击的方法,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它们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如:一个学生发现三角铁有多钟敲法,并且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拿着三角铁上的挂绳敲三角铁会发出长而亮的声音,像上课铃声。握住三角铁的上半部敲击三角铁,会发出短短的像钉钉子的声音。拿着铁棒在三角铁的四周循环敲击会发出长而回旋的像闹钟响的声音。这是学生创造和想象的结果。
二是探索乐器的选择条件。如在学完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三册的《这是什么》这首歌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书中提示用双响筒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学生通过讨论说出,用双响筒的声音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用碰钟的声音模仿钟表报时的声音。我又继续追问:“还能用其他打击乐代替吗?”学生很快联想到,三角铁的声音与碰钟的声音相似,响板的声音可代替双响筒的声音……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知道答案不是只有一种。
通过正确评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音乐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一是采用鼓励和肯定的语言进行评价。我在教学中多使用夸奖的言辞,不断地用“你很有创造力”“你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高兴”等语言随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所有回答的问题不轻易否定,即便是一些不成熟的、甚至稚嫩的,抑或是不合理的回答,也向学生表示出自己的赞赏态度。另外,对于学生的良好习惯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对于个别音乐素质不佳的学生,应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方法与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二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评价。对于期末考评,我变教师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其实,学生同样是考评的主人,他们同处于一年龄段,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和情感体会,有他们的参与评价,不仅可以弥补老师单一考评的缺陷,还增强了集体的亲和力,从长远角度看,也提升了他们将来参与各项工作的合作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在理解教材,勇于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小学音乐教学,并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为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