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维老师
感恩是生命的礼赞,是成长的力量,是爱的味道。一路走来,怀揣“感恩”之心,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教育的热爱,在很多老师的无私帮助和关心下,我在教育的沃土上不断耕耘,不断收获,在育人大道上追逐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润泽心灵 助我成长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成功的,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许多人在有意或无意地帮助你,你要永远感激他们。”在我的教育生涯当中,遇到了很多恩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他们犹如春风化雨一般润泽我的心灵,让我不断成长。
还记得2012年3月,我突然接到任务被选派参加海淀区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培训。当时的我只是一个语文班主任兼品德与社会老师,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二话没说就把任务承接了下来。令我没想到的是,各校派出的都是专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品德与社会教研员周纪纯老师要来我们学区听课辅导,这让我一下子感到压力倍增。第一次面对周老师的情形仍犹在:教室里坐着学区各校的校长和负责学校教学、德育的主任,当时我紧张得手心里直冒汗。在专家和领导的审视下,我竭尽全力把《民以食为天》这节课完整地讲了下来。这一节课也正式拉开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品社拉练”:每个月,周老师要下校听我两节课。在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我也在逐渐成长,不论是教学经验的积累,还是实实在在做人方面。还记得那是个阴雨连绵的早上,周老师如约早早地来到我校,听我汇报《长城》一课的教学思路。期间,她总是能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怕我被说懵了记不住。还总是反复叮咛着:“你记住了吗?慢慢来……”在送周老师走出校门之后,毛向军校长突然说了这么一句:“其实周老师生过一场很重的病……”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拖着病体的周老师,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环节的帮着我梳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有争议时,鼓励我课堂上试验一下,并从中肯定我的努力。这样的教研员,不,是这样的榜样教师,这样的师傅在我面前以身作则,默默为教育事业贡献,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
正是在周老师的激励下,在之后的一节《探索中国古遗迹》备课中,我越备课越觉得自己知识储备浅薄,深刻感到中国古代遗迹不单单是一个个遗址,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印迹。为此,我翻阅了包含《佛教景点》《道教景点》《导游手册》和《中国石窟文化》在内的专业书籍不下几万字,力求将它背后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还有宗教背景等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中呈现出来,后来这节课效果非常好。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研修之路上,我不光结识了周老师,更有恩师张玉兰老师,北京教育学院的金钊教授等等,还有我的同事们……他们热心、耐心地对我的教学课堂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我支妙招、开良方,鼓励我在脚踏实地进行一线教学的同时,去欣赏优秀同行们的研究课、展示课。面对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我必须以一颗感恩之心对待我的教学工作、对待我的孩子们,在追逐梦想之路上幸福奋斗。
学无止境 助我前行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学无止境,生活才能充满乐趣和希望。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我从未放弃学习和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当前国家大的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我认真研读课标并及时了解各种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措施,以学生为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与反思。记得又是一次参加区里品社课:在一次讨论中,我勇敢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讲了一个关于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小故事。也正是我的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让品社教研员张玉兰老师注意到了我,引领我在品社之路披荆斩棘,阔步前行。之后,我得到了一次区里研究课的机会——为人大附小的学生授课《美丽的地球村》。为了能备好这次课,我翻阅了《神秘的北纬30度》《十大自然奇观》等相关书籍。课后,虽然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评价我的授课情况亲切自然,但我却十分清醒和正视着自己的不足,以这次讲课为起点,认真上好品社课。慢慢的,我的教学设计有了新意,育人理念也不再局限于这一节课,而是着眼于孩子的成长,用发展的目光欣赏学生、悦纳学生。“因为我变了,世界就变了”——我在品社教学课堂上不断研究教学、不断研究学生。期间,区级品社教研员张玉兰老师十分关注我的成长,总是给予我帮助与鼓励:“想不想参加市级品社培训,那里有更优秀的专家,同行也很优秀。” “我不怕丢人,您让我去试试……”我这样对张老师说。
于是,在张老师的推荐下,2013年我参加了近一年的市级培训。作为培训班的班长,我要协调各个区县学员和各区县教研员老师的听课时间、做好听课反思,更要主持现场听课研讨。在这个培训平台,请来了市级品社专家和大学教授为我们讲授各国对本国孩子的教育发展现状,我如饥似渴地听讲,记录着笔记。金钊教授看到我满满的一本学习笔记,就说道:“小周,你的笔记可拿不回去了。我要把这份笔记给我们院长看看,给其他学员看看,这才叫认真……” 笔记本虽说没有拿回来,但我在捧回“结业证”的同时,也带着“优秀学员”的称号回来了。我对教研员张老师说:“我一开始就告诫我自己,决不能给您丢脸!”我迎着阳光也迎着风雨走了过来,同年担任区级品社“兼职教研员”。在2013年、2014年的两届区级“世纪杯”说课展评,我奋勇向前,从学区级评比中胜出,站到区级的舞台上;2014年承担区级研究课《预防溺水》一课,获得好评,并参加市级“预防伤害安全教育录像课”,同年4月参加区级“青年教师展风采”活动,展示了一节研究课,并担任区级“兼职品社教研员”;2016年3月,我被评为“海淀区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同年12月参加海淀区义务教育学校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展示活动获得一等奖;2017年3月,在区级品社活动中进行说课展示;2018年5月,在北部新区教学展示中荣获一等奖……细细算来,在品社教育之路已经走过了五年的时光,真的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当然更是有花有果。我奉行一句话:“不怕说,就怕不说;不怕做课,就怕没机会;敢于尝试。失败了又能如何,我还是我,不曾失去什么!”我愿在今后能尽快成长起来。想一想,上每一节研究课前,孤灯奋战,昼夜修改教学设计;笑一笑,有了新的灵感、新的花火……在我心中,我一直都非常想对张玉兰老师说:“我想叫您师傅。您会答应吗?”张老师,您站在教师背后默默守候着我们的成长,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风范,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具有一颗感恩之心。社会与自然赋予了我们很多,让我们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朋友的帮助,感恩团队的协作,感恩大自然的给予……让感恩进入我们的心灵,汇成一曲动人的歌,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优美的旋律。心怀感恩之心,我愿行走在品社教育的路上,珍惜和享受其中的过程,珍惜那些无私帮助过我的领导、专家和同行们,我一定加倍努力,精益求精,不负肩上的使命和你们的期望。
(作者为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海淀区品德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