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姗姗、伏宣宇(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从理论、历史、实践三维向度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有助于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理论维度来看,在“两个结合”中开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全球性视野。“胸怀天下”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以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表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胸怀人类前途命运进行理论创新的全球性视野。
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蕴涵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和共同体思想中。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向世界宣告了他为全人类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人类情怀。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失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今天,随着全球性交往扩大、各国联系加强,我们所处的历史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世界的、“天下”的历史。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共同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能够实现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承载着对“真正共同体”的向往,表现出马克思、恩格斯胸怀天下、解放全人类的情怀。
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景,《孟子》中提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情怀,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追求,都是古代天下观的阐释。可以说,胸怀天下是一种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中国精神固有特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政党,也是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党,这种天然基因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从历史维度来看,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彰显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维护世界和平不懈奋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三个世界”构想,作出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科学研判国际局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党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党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新安全观,提出世界文明多样性理念,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党提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理念,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这些理念为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在新征程中进一步坚守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
从实践维度来看,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性疫情交织影响,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危机不断加剧,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深刻洞察世界历史大势,为解决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提出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中国方案,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了大国大党领袖对人类命运的深厚情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将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付诸于着力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实践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的理念基础与价值目标,只有立足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能转化为现实实践,真正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外交在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需要构建新型国家关系,要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不断深入合作,增强政治互信。要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新时代要积极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