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躺平”是一种新兴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内卷化”对青年发展空间造成压缩,导致青年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对此,我们应客观辩证地看待这种亚文化现象,通过释义纠偏、净化舆论环境、优化青年发展环境、强化责任担当等方法,引导青年走出“躺平主义”的困境,促进青年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躺平主义 青年亚文化 青年发展 责任担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与“慢就业”“佛系”“丧”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相似,“躺平”是指面对社会和行业竞争“内卷化”,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选择不竞争、不奋斗,以“低欲望”态度面对生活。这种“退缩型”的心理状态不利于青年的成长成才,值得我们警惕和重视。
“躺平主义”亚文化的现实表征
“躺平”是形象化的个人姿态,是一些青年面对社会竞争加剧,对奋斗性价比降低而感到失望,拒绝“拼命”工作,以不买房、不买车、低消费等方式维持低欲望的生存状态,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态度,在“躺平”亚文化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躺平即正义”和“躺平即可耻”两种对立观点。
首先,“躺平”即正义。某网文作者讲述了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和打零工的方式,过着一种“自由”的生活,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认为“躺平”即正义。在面对高消费、高房价时,一些人选择减少消费和出行来实现自我补偿,从而提高自身的幸福指数。“躺平”不是不工作,而是不“拼命”工作,不为难以实现的目标而去做无谓的努力,以平常心去工作即可,既对得起“工资”,又能降低社会竞争“内卷化”。躺平是摆脱欲望,逃避“丛林式竞争”压力,避免被剥削和压迫,是对“内卷”的柔性反抗。宣称“躺平”不是躺下“不起来”,而是在某阶段对外部刺激选择暂时不回应、不反抗。暂时性“躺平”一般是在工作到一定时间、达到某个阶段、拥有一定物质基础时对现实境况失望、不满而选择暂时性地进入低欲望状态,他们认为暂时性“躺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放松身心,寻找真正的自我,以便为最终的“站起来”做好心理准备。
其次,“躺平”即可耻。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需要不畏艰险、敢于挑战、迎难而上的勇气去应对各种挑战,故而一些人认为,“躺平”是回避历史使命、逃避时代责任的“犬儒主义”思想,是腐蚀青年思想的“毒鸡汤”,不仅不正义,反而可耻。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无处不在,不会因“躺平”而自动消亡。因此,选择“躺平”是缺乏面对困难、面对竞争的勇气,是不敢正视自身缺点而找的借口,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救赎,是退缩逃跑的懦弱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青年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最具创造力和创新性的群体,一味地“躺平”而不奋斗,是逃避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表现。
“躺平”亚文化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躺平”并非是真正的实践状态,而是青年对当前发展环境、生活状况的价值表达。因此,“躺平”虽然具有消极意蕴,却也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和文化心理,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躺平”即正义或“躺平”即可耻,而是应客观辩证地看待这种亚文化现象。
“躺平”与亚文化现象。“躺平主义”与“丧”“佛系”“嬉皮士”“尼特族”“社畜”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的产生和流行有着内在关联,并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不同意识形态、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的碰撞,对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冲击。当青年感到无所适从时就需要一种价值观来为自己的行为提供思想根源和文化依据,以实现自我愉悦和自我认同,这就为各类亚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温床。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间、企业间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行业之间、行业内部以及企业部门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内卷化”成为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部分青年产生被剥夺感,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实现目标,从而过早地触及职业“天花板”,而“佛系”心理、“退缩性”心态、“躺平主义”等亚文化恰好迎合了青年自我慰藉、自我调节的心理需要,成为滋长“退缩型主体”的温床。
关于“躺平”的亚文化反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不畏艰险、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而各类亚文化则助长了一些青年人的消极态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一般采取逃避式的“躺平”来应对,是缺乏斗争精神和责任担当的表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重建家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信念坚定、忠诚可靠、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甘于奉献、不畏艰辛、敢于胜利等优秀精神品质,面对挑战不迎难而上,我们党就不可能一步步发展壮大,以“躺平”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长期存在,很容易成为青年不思进取、逃避困难的借口,对青年的价值观形成冲击,消磨青年的奋斗精神和进取意识。一旦各类亚文化现象对青年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和认识自我的价值评判标准产生冲击,当“躺平”成为青年处理问题的行为习惯时,青年离个人的奋斗目标就会越来越远。
“躺平主义”的应对策略:引导青年在奋斗中敢于担当、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躺平主义”亚文化现象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我们必须进行甄别和批判,并在充分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对广大青年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为其提供公平的生存发展环境、多元化的发展渠道和更加人性化的发展机制,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释义纠偏,净化舆论环境。首先,深化研究,展现客观全面的“躺平主义”。“躺平”既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又是对社会现实与青年发展现状的反映,需要全面、客观地对其历史形态、社会表现、发展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厘清“躺平主义”的文化脉络,让“躺平主义”真实、客观地展现在青年面前。其次,提倡包容性,为“躺平主义”的消解提供缓冲。不可否认,“躺平主义”具有消极意蕴,但也应看到,“躺平”是一些青年在面对社会“内卷化”时的无奈之举。提倡包容性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躺平”,正确理解“躺平”所传递的信息,并进一步分析当下存在的社会问题及对青年的影响。最后,弘扬主旋律,消解“躺平主义”的生存土壤。“躺平”是青年认为即使努力也不会成功时的自我疏解,有助于弱化精神压力提高个人幸福感,他们不是真的放弃个人理想,只是阶段性的自我调整。因此,要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的头脑,帮助青年认识和体会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在整个社会塑造寻梦、追梦、圆梦的舆论氛围,为“躺平主义”的消解提供正面的积极引导,促进青年形成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毅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
为青年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第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就是要在程序上做到严谨科学、无争议,在过程上做到公开透明、无暗箱操作,而法治秩序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有利于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为青年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为此,要不断增强行业规范立法和行业发展监管,努力营造更为公平的发展环境和竞争机制,充分实现人尽其才。第二,优化以共享发展为原则的成长激励。完善和优化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全体员工的激励措施,让青年群体感受到企业或行业发展带来的“福利”,能够与集体共同成长。为青年提供的成长激励既包含促进青年对行业规范、企业价值观以及个人价值认同的内生动力的激发,也包含职位晋升、薪资待遇增长等外部措施,让青年在工作中收获满足感和获得感。帮助青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帮青年之所需、解青年之所难,不断促进青年的身心健康,让青年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第三,为青年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专业化、精细化,人们对职业、成功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元,应为青年的多元化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让有责任、有理想、敢创新的青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引育定志,强化责任担当。首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前提,是一切力量和动力的源泉,是指路明灯和领航灯塔,必须在坚定青年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将价值引领贯穿青年成长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促进青年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个人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进步的时代浪潮。其次,锤炼过硬本领。青年的成长要从学习开始、靠实践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更需要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在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因此要不断促进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形成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青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注重青年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青年在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反复体验与验证中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最后,强化责任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困难重重,我们将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在强化青年的责任担当上下功夫,让青年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强化责任意识,培养青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讲师)
【注: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项目编号:18JZD05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令小雄、李春丽:《“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②《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③李海燕:《“低欲望”心态的形成与影响》,《人民论坛》,2020年第30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