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经济大家谈

作者:北京大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龚六堂

2021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发展韧性继续显现,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最终消费贡献率提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国2021年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也是2022年和“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稳中求进,切实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要求我国保持GDP增长在合理区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这需要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根本保障。GDP的增长是保证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居民收入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大局稳定至关重要。三是GDP增长是我国共同富裕不断推进的重要保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把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一是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我国整体劳动生产率。我国整体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持续提升创新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不断提升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我国整体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手段。三是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保持制造业合理规模。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将持续调整,第二产业占比会不断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但要保持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合理规模,要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发挥我国产业结构完整的优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业水平。

发挥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影响下,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9.7%的高位增长,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8.6%,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持续保持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长优势,一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应对消费升级;二是利用数字经济的就业灵活性稳定就业,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就业;三是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数字经济,提升民间投资水平。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瞄准我国消费增长的根本。一是进一步强化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严格落实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但是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一直比GDP的增长速度低,需要特别关注。二是完善要素市场的分配机制,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我国今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需要继续保持劳动者报酬与GDP增长同比。三是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提高财产性收入占比,特别是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首先要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保证居民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其次要鼓励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合理引导居民配置财富资产。最后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农用地、宅基地改革,让农民通过农用地、宅基地以及各类农产品的流动获得收入。

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措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出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降费措施。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构性减税降费力度。另一方面,要保证地方政府财力,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二是完善税收体系,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措施是保证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首先,大力降低企业相关税收,提高企业利润,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其次,改革个人所得税,增加税收抵扣,降低居民税收负担。最后,加大卫生健康、城乡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但还有提升空间。同时,我国营商环境的地区差异较大,因此,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仍然是投资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

持续扩大开放,探讨更加积极、多元化的国际化战略。一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逐渐嵌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中,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贸易保护主义叠加的背景下,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二是加快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是联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推进上海、广东、天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和发展,加速形成新型的国际循环。

更加主动防范和关注系统性风险。建立和完善针对中心国家利率调整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监测主要国家的利率变动,识别其可能引起的系统风险。预测中心国家利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潜在影响,对需要政策应对的冲击进行识别,发出预警信号。根据监测预警体系发出的风险预警,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判断,采取前瞻性、针对性政策措施。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