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研究(3)

坚守初心担使命  践行嘱托开新局

——江苏江都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典型案例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是实践红色治水的经典之作,是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的启禀之作。江都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依托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而建,更是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建管典范。2001年江都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气势恢宏的水利工程与优美的沿河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特色水文化与现代水工程有机融合,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区位优势日趋显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国内领先,2017年入选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和“江苏最美水地标——水工程”,2019年被评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江苏最美运河地标”,2021年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都水利枢纽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的提法表示赞同,指出要“依托大型水利枢纽设施和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积极开展国情和水情教育”,为江都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谋略了新坐标、耸立起新航标、擘画出新目标。

坚守初心担使命,写好“四篇大文章”

近年来,江都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紧紧抓住南水北调江都站改造、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和扬州城市发展的机遇,同步提升景区硬件设施,围绕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特色,拓展服务内涵,积极创新实践、融合文旅发展,写好“四篇大文章”,努力将景区打造成集水利工程、水利科普、水情教育、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会议培训、健身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水利风景区,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写好“源头”这篇大文章。一是彰显“源头”特色。在持续打造江都水利枢纽“源头工程品牌、现代管理窗口”的基础上,依托枢纽工程,把景区建设融入水利工程建管中,着力在景区建管上先行探索,形成特色,走在前列。增建“源头”纪念碑、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展示馆、“流韵”雕塑、“咏源”文化长廊、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以及治水展示馆等人文景观,打造“江苏最美水地标”。

二是树立“源头”形象。树立“源头”品牌形象,建设“一区二馆三园四廊”宣传阵地,完善江都水利枢纽植物园,拓宽景区主干道和旅游通道。强化品牌意识,完善景区标识系统及旅游导视图,增加节水宣传、水利科普等制品。提高服务能力,配套完善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增加休闲座椅、垃圾箱,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和无烟机关建设。

三是凝练“源头”精神。一代代江都水利枢纽人在创新发展实践中,以引源厚泽、卓创致远的“源头”精神底色,诠释了新时代水利精神深刻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能忘记建设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艰苦岁月,更须传承和大力弘扬在这一工程建管过程孕育出的“源头”品牌,沉淀工程建管历史,突出“源头”特色,讲好“源头”故事,唤醒治水记忆和彰显现代治水成就。

写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时对此提法表示赞同。这一提法不仅彰显了景区为民服务、造福于民的初心,也明确了景区服务发展大局和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江都水利枢纽建成以来,已累计抽水北送1530亿立方米,向里下河地区引水1336亿立方米,排泄淮河洪水10061亿立方米,抽排里下河涝水近400亿立方米,余水发电10041万度。

一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景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视察江都水利枢纽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水质摆在首要位置,以“河湖长制”为平台,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夯实“源头”水质保护基础,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服务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等国家战略,拓展江都水利枢纽文化展示空间,打造魅力源头、锦绣河湖、隽永人文、水美枢纽。

二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近年来,景区在充分发挥防洪减灾功能的同时,持续提升硬件设施,深刻彰显“源头”特点,深入挖潜“源头”水文化,积极打造水利文化景观,努力做好“源头”品牌,讲好“源头”故事,为江淮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源头”活水,为沿线群众美好生活创造更加优美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写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景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科技、管理、党建工作创新,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景区对标管理现代化,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把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加强水管理、保障水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构建低碳、高效、集约发展的科技体系。引进工程检测、试验、测量、监控等新设备,不断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近年来,景区管理处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取得国家发明专项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6项。

二是加强管理创新。景区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与时俱进编制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逐步形成有延续、有逻辑、有特色的景区布局。健全完善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和管理格局,积极探索精密监测、精准调度、精细管理“三精”管理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切实把管理效能转化为景区发展动能。

三是加强党建创新。景区紧紧围绕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深化“一支部一品牌一工作法”活动,树立起“江苏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省级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队”等党建新品牌。开展以“重走总书记视察路线”为主题的国情水情教育,为建设高质量水利风景区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写好“融合”这篇大文章。挖掘红色资源、水利资源,打好“红+绿”两张牌,做好景区与水情教育、景区与文化研究、景区与生态文明“三水融合”,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景区发展优势,创造具有诗情、画意、园趣、文韵、哲理的水文化景观,打造具有东线“源头”特征、凝结水文化精华的水陆空间。

一是推动景区与水情教育融合发展。构建“报、网、微、号”媒体矩阵梯度,与共青团、教育、文旅、科协等多部门协作联动,形成青少年国情水情教育的规模效应。开创“源头杯”系列水文化赛事平台,深耕“源头·水云间”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节水护水爱水活动,拓展水情教育影响范围。同时融合科普教育、行业研学、社会展示、志愿服务,多维度推进“长江经济带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联盟”“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情教育联盟”建设,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推动景区与文化研究融合发展。立足江都水利枢纽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管史,依托江淮人民治水史,深入挖潜“源头”水工程遗产价值,梳理江都水利枢纽蕴含的劳动智慧、科学技术、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价值,探索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转化利用方式,形成精品化、系列化、特色化水文化研究成果,弘扬水利文化、水利精神,开发“源头”特色主题文创宣传。

三是推动景区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以水工程为基、水文化为魂、水景观为形,以“源头”工程为依托,坚持水工程与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相结合,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打造“江苏最美运河地标”,做活“水美经济”。依托枢纽节点工程,打造与自然生态深度融合的“城市绿肺”和“森林氧吧”。依据泵站据点位置,加强河道、河堤人性化设计,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打造“流轴景”“对岸景”,临水串联水工程与水文化景观,与地方联合打造全民健身场所,整合提升“源头”生态景观群。加强“源头”中心区和万福归江文化园、邵仙运河文化园、宜陵生态文化园建设,不断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促进水文化与水工程有机融合。

践行嘱托开新局,加快高质量发展

践行殷殷嘱托。江都水利枢纽水利风景区始终把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尤其是视察江都水利枢纽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同时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源头”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加强“源头”景区建设管理的规划引领,以精细管理、创建管理、数字管理为手段,全面落实景区的建管任务、工作制度、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景区管理标准,保持景区设施完好、管理规范,实现景区健康、有序、高效运营,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更好服务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景区紧紧依托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及其展览馆,打造国家水情教育的“源头”品牌,积极开展国情和水情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强节水护水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

加强党建引领。景区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发展抓高质量党建,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把党建标准管理作为首要路径,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法宝,创新开展打造品牌化工程、搭建特色化平台等党建活动,积极把党建品牌打造为亮丽名片,把特色融合创新作为强劲动力,以党建引领提升管理效能、优化服务质量、做强“源头”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景区发展优势。守好用好“源头”精神这个“传家宝”,在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中把“源头”精神发扬光大,以“源头”精神引领推动景区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形成“工程管理+景区建设”“幸福河湖+景区建设”“水利党建+景区建设”“红+绿”等特色做法。

强化智能运用。强化智能技术运用,智能设施建设,提升水利景区体验。综合运用工程实物、3D模型、多媒体演示系统和互动体验设施,探索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运用,呈现人水和谐的视觉盛宴。注重打造智慧景区系统“互联网+参观”服务平台,运用智能技术创造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运用技术化思维处理解决景区建管服务中的重点难题,以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不断优化提升景区现代化服务水平。

上一页 1 23456...10下一页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