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调查研究 > 调研成果 > 正文

闽江学院: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六个特点

关于闽江学院在新时代人才培养工程与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体现了一个坚守。闽江学院始终坚守“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运用”的办学宗旨,科学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闽江学院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系统性、持续性、开拓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建设的特点,用担当实干书写了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闽院答卷。

二、实现了两个统一。闽江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一方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从调研中可以看出,闽江学院在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人才队伍、制度体系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并不断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学校不断适应时代、社会发展之需要;另一方面,体现了创新与发展的统一。闽江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在创新中发展,又在发展中前进。如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以项目为纽带、以学生科创中心为平台,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教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育人共同体,充分落实了、体现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

三、彰显了三个价值。一是理论研究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兼任校长6年,他的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的论述,尤其是对闽江学院提出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一番。同时,闽江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二是新闻宣传价值。无论从政治层面,还是创新层面,闽江学院的探索,都是很好的宣传点。对于我们新闻传播者来说,这是一个富矿,值得好好挖一挖。三是运用推广价值。闽江学院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特别是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探索,对于其他高校、其他地区来说,我认为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创新经验,是值得推广与运用的。

四、突出了四个结合。闽江学院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和思政教育创新探索最大的亮点,我把其归纳为四个结合:第一个就是突出与社会需要结合,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学院探索以“双元”主体、“双链”嵌入、“双师”指导、“双园”经历、“双证”融通、“双创”协同为核心的“六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紧缺的应用型人才。第二个就是突出与特色学科需求的结合。闽江学院紧扣“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海丝福州”和“福州制造”五大方向,全面打造面向福州重大发展需求的五大特色学科群。此外,在调研中,我们参观的人文学院、美术学院、服装学院、计控学院等,都是应用型很强、学科特色明显的学院。第三个就是突出与服务地方结合。闽江学院面向福州,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到校企合作、社会实践,都体现了这一点。第四个就是突出与创新创业、创造机会结合。闽江学院以产教融合为主线,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设闽商实验班、国际商法实验班、致道漆艺创新班、人工智能创新班等,试点社会急需、跨界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成功走出了一条“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突出创新创业的独具特色的应用型办学之路。

五、推动了五育并举。闽江学院把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有效融汇全员育人合力、融合全方位育人要素、融通全过程育人环节,形成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的育人机制,并将其贯穿在整个学院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比如我们参观的人文学院闽都文化博物馆,是用地域文化来影响师生,影响员工,达到以文化人、以智启人的目的。“以美育人”,我觉得这是闽江学院思政教育方面的一大特色。我们参观了美术馆,参观了服饰展览等,这些都是通过美育来达到育人的效果。可以用这么几个字总结一下闽江学院美育特点:以美立德,以美树人,以美储善,以美启真,以美养性,以美怡情,以美治言,以美导行。这是闽江学院这些年来下功夫努力的目标。

六、领会“六个一”要义。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用“一诺千金、一往情深、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一个根本任务、一张蓝图”的感悟,表达了学校领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闽江学院时的重要讲话的深切体会,同时也是对今后闽江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方向的整体把握,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推进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行动纲领。

此外,我在这里还提一个建议,闽江学院要很好地出一本关于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的书,把其理论体系梳理清楚,实践层面如何落实的,进行系统的介绍与展示。我想,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有很好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陶建群: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周刊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