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筑牢思政教师政治底色的意义与方法

【摘要】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思政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落实者,对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思政教师只有筑牢政治底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引导力,精准鉴别各种各样的思潮,才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质与效,才能完成打造思政金课的重要目标。为此,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提升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政治敏感性,严明政治纪律,打造思想过硬、专业娴熟的思政教师队伍。

【关键词】思政教育 政治底色 文化自信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打造思政金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绝不是远离政治的“象牙塔”。唯有从教育的起点出发,筑牢思政教师队伍的政治底色,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筑牢思政教师政治底色的意义

政治底色是确保意识形态正确方向的坚强后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互动愈发频繁,各项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然而,开放的环境也为外来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渠道。高校青年思想较为活跃,容易被充斥着外来意识形态的圈层文化所吸引。传统思政教育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学生的获得感不强,难以实现“知行合一”。意识形态教育唯有内化于心,方可外化于行。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发挥思政教师的示范作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政治素养是确保思政教育不变色的重要保障,巩固思政教师的政治底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

政治底色是激发思政教师干事创业的力量之源。思政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思政教育,自觉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实际上,思政教育是一项炼心铸魂的伟大事业,需要思政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在正确政治底色的激发下,思政教师能够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并站在国家与民族的高度,严格落实思政教育任务,始终保持工作热情,不断推进思政教育实践与创新,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政治底色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体系。实践证明,思政教育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选择合适的行为范本,才能将正确的思维理念嵌入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中;毫无章法的思政教育则会适得其反,不但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良好的政治素养赋予了思政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引导下,思政教师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规律,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升思政教学成效。

筑牢思政教师政治底色的核心要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生、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总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外来文化的思想冲击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个别思政教师受到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其追求从立德树人转变为个人利益。这些思政教师实际上已经丧失了作为青年引路人应该有的政治定力,甚至会为学生带来不好的示范。思政教师筑牢政治底色必须要确保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作为为青年学生授业解惑的中坚力量,思政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筑牢政治底色,为青年学生做好榜样和示范。

具备敏锐的思想鉴别力。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文化格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与此同时,外来意识形态与不良社会思潮兴起,并掺杂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中,让人难以鉴别,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年人产生影响。大多数青年在思想上不够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思想文化鉴别能力,容易被外来意识形态俘获。一些思政教师由于理论素养不够,不能精准辨别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更不能对其展开有力的批判,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阵地受到冲击。高校思政教师必须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强化政治觉悟与政治意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及时发现校园、社会中的错误意识形态与不良社会思潮,并给予批判,为青年学生营造健康的思想成长环境。

实现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当前,大多数青年学生是“90后”“00后”,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文化繁荣发展、精神文化多元开放的年代,其文化视野较开阔,思想上较独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此,思政教师必须积极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发展,提升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认同,使其主动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个别思政教师并没有抓住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是把思政教育视作单纯的知识教育、学术研究,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得青年学生不能真正深刻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此,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开展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素养,更要具备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开展日常教学必须要站在更高的政治位置,遵循党的指示,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以深厚的知识素养来感染学生,提升青年学生对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方针政策的认知与认同。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