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传统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摘要】“嘉宾走进思政课堂”是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次守正创新,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融合教师、嘉宾、学生、理论四重视域,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与理论性;协调教师、嘉宾与学生三方主体,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实现教材文本、教师话语、嘉宾话语、现实生活语境的有机统一,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把握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育人三个着力点,建设一支乐为、敢为、有为,可信、可敬、可靠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关键词】思政课 思政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对开好思政课的具体要求,在实践层面,需要深入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教学名师、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等应以何种身份走进思政课堂?又应以何种方式讲好思政课?如何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促使我们创新实践“嘉宾走进思政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嘉宾走进思政课堂是指以思政课教师选请,学生、相关部门、单位推荐等途径,邀请与思政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各界杰出人士,如抗疫英雄、行业模范、名师大家、企事业单位优秀管理人才,以及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教学名师、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等,以嘉宾身份加入思政课堂,通过与思政课教师在课前共同备课、课中共同授课、课后与学生有效沟通等环节,实现教师、嘉宾和学生对思政课的共参共建的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

“嘉宾走进思政课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是在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基础上对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守正创新。嘉宾走进思政课堂重视嘉宾现身说法,以来自社会大课堂的嘉宾的正面影响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嘉宾走进思政课堂调动、整合全社会思政教育资源,丰富“大思政”格局的内涵,能切实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切实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融合四重视域,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与理论性

嘉宾走进思政课堂融合教师视域、嘉宾视域、学生视域和理论视域。思政课的思想性与理论性在这四重视阈融合中得以重叠、增强。嘉宾走进思政课堂通过教师讲授理论、嘉宾讲述自身故事、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能提供新视角、引发新思考,实现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从而提高课程的思想性。从理论视域到教师视域、嘉宾视域再到学生视域,把理论经教师讲授与嘉宾讲述逐渐鲜活化,入脑入心,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

第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嘉宾走进思政课堂要求教师用学术讲政治,要求嘉宾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政治素质。该模式借助思政课嘉宾的独特经历,将学生自然引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活实践语境,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理论讲授中,政治性贯穿学理性,学理性反哺政治性,做到不偏离、不淡化、不弱化政治,始终确保思政课堂在政治语境下融合教师视域、嘉宾视域、学生视域、理论视域;能引导学生以自我视阈为主,透过嘉宾视阈思考教师视阈和理论视阈,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第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思政课嘉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和弘扬者。思政课嘉宾与教师在课前共同备课,在课中与教师共同授课、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在课后与学生保持交流,能更好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第三,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嘉宾走进思政课堂重点发掘思政课嘉宾的实践故事,嘉宾通过案例式的课堂演绎和生动讲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实理论,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活学活用能力,从而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第四,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思政课嘉宾以亲身经历为例,从时代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学生的具体关切出发,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剖析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消解互联网对涉世未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学生的负面影响,修正认知偏差,更好地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协调三方主体,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嘉宾走进思政课堂要求思政课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和教材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选请思政课嘉宾,以嘉宾的独特经历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感受思政课堂的亲和力,为三方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间,让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

第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嘉宾走进思政课堂既有统一的结构化模式,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地”“时”“材”不同,邀请的思政课嘉宾也不同,制定的课堂方案具有多样性。嘉宾走进思政课堂结合当地思政教育资源实际、时政热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专业、兴趣等选请嘉宾,运用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资源,把思政教育资源整合在具有统一模式的思政课堂中,从而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第二,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嘉宾走进思政课堂使学生参与嘉宾选请、课前准备、课堂交流与课后反馈等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不再单纯做课堂的“听众”。在思政课堂上,教师主导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与嘉宾互动交流,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第三,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嘉宾走进思政课堂既注重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条理性、系统性的灌输教育,也注重嘉宾现身说法进行具体化、趣味化的启发教育。教师讲好理论知识,嘉宾讲好中国故事,启发学生结合理论发现、思考、解决现实问题。

第四,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通过邀请嘉宾进课堂的形式,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显性的思政小课堂同隐性的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教师讲授的抽象理论与嘉宾讲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优势互补、协同联动,促进思想碰撞、价值传递和情感交流,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