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政策解读 > 正文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中央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突破制度前沿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利于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意义重大。近两年,在中央决策部署下,要素市场多项实质性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为疫情后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下一步,亟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通过综合试点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要素跨区域、跨行业高效有序流动的障碍,推动要素向先进生产力有效集聚,有利于持续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利于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破解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有利于完善要素分配机制,促进共同富裕,进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是探索突破制度前沿,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大部署。《方案》充分考虑不同要素、不同区域市场化水平的差异,着眼于探索前沿政策、尝试创新突破,就要素市场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出部署,有一系列突出的特色和亮点。一是强调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大胆改革探索,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二是强调系统集成,要求在实现局部突破的同时,充分发挥多个举措互促共进、不同要素协同配置的集成效应。三是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前沿突破,形成经验成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方案》为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必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方案》着眼于要素市场体制机制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在传统要素方面,围绕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提出探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权,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等举措;结合劳动力畅通有序流动的要求,提出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口管理服务制度等举措;按照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提出了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等举措。在新型要素方面,明确了加快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导向,着力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构建全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创新服务体系;按照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聚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建设;结合绿色低碳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的一系列举措。

《方案》明确了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路径。在对象选择上,优先考虑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既能调动地方积极性,又有利于最大化试点的预期成果。同时严控试点数量和试点范围,既强调实质性的创新突破,又有效管控风险,避免一哄而上。在时间安排上,把试点周期明确为2021年至2025年,与“十四五”规划周期保持一致,为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实提供支撑,还能为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在科学的路径设计之下,试点工作必将为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