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可以说,共同富裕的本质特性是人民性,换言之,共同富裕体现的是人民本质。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的人民本质高扬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
共同富裕的人民本质遵循“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和时代的创造者,历史的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创造中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的样态决定了历史的样态,人民群众的发展标识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共同富裕强调人民本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定。
共同富裕的人民本质内含于马克思主义指明的社会发展的共富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如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而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的富裕。邓小平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共同富裕的人民本质保障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结合《共产党宣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知道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而共同富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写进血液骨髓中,其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造福人民,团结带领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迈进。
共同富裕的人民本质汇聚了党初心使命的源头活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矢志不渝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夺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意气风发开启了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如期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出党对初心使命的践行与担当,使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奋斗目标,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这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为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同富裕的人民本质赓续了传统富民思想的文化基因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富民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而民本思想的核心要义要素是“富民”,这在中华文化史上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是国家领导者安邦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管子还进一步指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即认为“富民”是治国理政的首要前提。孔子从“仁”出发,主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强调只有人民富足,国家才能富足。荀子也倡议国家要为人民谋福祉,他主张“足国之道, 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也传达着人们对民富国强的向往和民本情怀。而在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是第一位的价值追求。推进共同富裕实践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中国传统富民思想之文化基因的时代赓续,也表明共同富裕是政党使命和人民诉求的高度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劳动、共同创造,不但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扎实推进,逐步实现。
作者:隋牧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志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