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力打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闽江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调研背景】“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要切切实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服务生产”“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主导思想,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指路明灯,是学校不断前行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探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有益经验,日前,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新闻分会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对闽江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调研。

闽江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闽江职业大学和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建。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亲任闽江职业大学6年校长,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以下简称“两个但求”)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系统地回答了学校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闽江学院牢记习近平同志教导,确立了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发展目标,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应用型办学之路,形成了重视立德树人、服务产业需求、坚持闽台合作的办学特色,实现了从高职高专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转变。

闽江学院将思政工作融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

闽江学院将思政工作融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构建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取得了可喜成果。经过实地考察与研究,调研组专家一致认为,闽江学院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将思政工作融入到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中,通过全校动员、全程贯通、全方位着力,不断构建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注重质量,强调知行合一,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多年来,闽江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站位,聚焦“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助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学校光荣传统厚植育人底蕴,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学校对照“四有”标准,造就潜心教书育人的优秀师资。近年来,学校实施“四个一百引英计划”“闽都学者毓秀计划”和“拔尖人才培优计划”,实现人才的高起点引进、分类别培育和一体化引育,汇聚了省级以上人才10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9人)和省级教学、科研及高端外专团队12个,2020年工程学、社会科学总论2个学科挺进ESI全球前1%。另一方面,学校突出以德为先,培养知行合一的当代大学生。学校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读书社,自2017年以来,培养了19支新思想宣讲支教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义务宣讲,受众人数达26万以上。学校大力推动以“三个课堂、三张成绩单”为主要载体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融入“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性改进、产出导向”三个原则,覆盖“培养目标、质量保障、质量控制、质量反馈”四大循环,优化“匹配度、保障度、实效度、满意度、达成度”五类指标集,分析“学生基础数据、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数据、质量监控数据、教学测评数据、教学状态数据、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六维数据,构建多主体参与式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此同时,闽江学院还一如既往地秉承习近平同志的国际化办学思路,成功引入澳大利亚、美国高等教育资源和质量保障体系,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可。

面向市场,根据产业布局,优化学科与专业群体系。多年来,学校按照“办成适应市场的需要、人才的需要和福州经济建设需要的学校”的要求,着力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质量内涵。“十三五”以来,学校紧扣“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海丝福州”和“福州制造”五大方向,全面打造面向福州重大发展需求的五大特色学科群。一是建设智能信息与大数据学科群,紧扣“数字福州”主题,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核心,以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等为支撑,重点建设信息技术与智能应用专业群,助力福州打造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二是海洋资源与环境学科群,紧扣“海上福州”主题,以海洋科学为核心,以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化学等为支撑,组建海洋学院,重点建设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整合在榕高校、科研院所力量,牵头建设福州市海洋研究院,助力福州实现从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三是经济管理与法律学科群,紧扣“平台福州”主题,以工商管理为核心,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法学等为支撑,重点建设跨境电商专业群,助力福州探索自贸试验区、福州新区建设经验。四是人文艺术与传播学科群,紧扣“海丝福州”主题,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以设计学、历史学、中外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音乐学等为支撑,重点建设漆艺文化创意专业群,助力福州塑造城市形象、打造“海丝”战略支点城市。五是纺织服装与材料学科群,紧扣“福州制造”主题,以纺织科学与工程为核心,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为支撑,重点建设纺织服装和绿色功能材料专业群,助力福州打造中国最大的化纤纺织产业基地,牵头组建福建省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学联盟,纺织服装专业群实现专业的全产业链覆盖。

立足福州,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打造服务地方新型智库。本地人才培养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高等教育本土化人才培养情况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契合度往往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社会发展质量。多年来,闽江学院立足福州、扎根八闽,坚持以服务福州为己任,以学科专业为抓手,深化校政企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在全方位助力新福建、新福州高质量发展中展作为、做贡献、强内涵。一是落实“一县(市、区)一策”服务机制。与福州市所辖12个县(市、区)建立校地合作常态化机制,联合建立福州鲍鱼研究所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2019年以来,89名教师任福建省个人“科特派”、43名教师任福州市个人“科特派”,5支团队为福建省团队“科特派”。二是致力闽都文化研究、保护与弘扬。学校学报1979年以来共发表闽文化研究论文400余篇,“闽文化研究”专栏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在海内外形成一定影响。代表福州市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依托洪塘漆艺文创园、漆艺众创空间,孵化“致道”漆器品牌并成功推向市场,产品入选全国首届青运会特许纪念品、省政府外事纪念品。发挥学科优势,牵头成立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承接一系列福州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三是面向全社会承接职业培训项目。牵头组建福建军民融合教育培训学院、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福建省文明办文明礼仪培训基地等,面向国内外开展服装制作、食品安全检测、漆艺、海洋管理等短期培训班。调研组专家一致认为,闽江学院坚持做好属地化技能人才培育,为当地社会输送人才,不断激发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造血功能,为福州不断优化本土人才发展环境及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充分展现了服务地方的“闽江作为”。

突出应用,深化产教融合,走出独具特色的应用型办学之路。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提供支持。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闽大时就坚持“突出应用”的办学导向。多年来,闽江学院坚定不移地秉承习近平同志在学校工作时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一以贯之地践行其创新理念,不求大、不求全、不跟风,加快形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独具特色的应用型办学之路。学校以产教融合为主线,面向战略型新兴产业和保护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设闽商实验班、国际商法实验班、致道漆艺创新班、人工智能创新班等,试点社会急需、跨界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双元”主体(学校+企业)、“双链”嵌入(产业链+创新链)、“双师”指导(学业导师+行业导师)、“双园”经历(校园+产业园)、“双证”融通(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创”协同(创新+创业)“六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输送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紧缺应用型人才。毕业生50%以上在福州就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9.77%。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培养了1.65万名福州地区基础教育师资,49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福建省近30%旅行社、10%星级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2008届软件工程专业1间宿舍7名舍友合伙创业,抱团合作,创办“植护”电商品牌,系列产品跻身全国网络零售销售量前5名,月销售额过亿。闽江学院坚持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闽江学院将思政工作融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启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一直以来,闽江学院为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和多元化、生动化、立体化、系统化的思政教育实践探索与创新,彰显了理论研究价值、新闻宣传价值和运用推广价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调研组专家,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晔教授谈到,闽江学院用奋斗的实践、用纵横的理论使学校变得底蕴深沉,思想有韧性,着实找到了大学精神的根与魂,采撷了民族精神的火种,点亮了引领国家教育未来的灯火,探索出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化、指导高校未来的现实化路径。闽江学院将思政工作融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对于我国现代大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我国当前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启示一:始终牢记办学理念与办学宗旨,在守正中创新。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调研时指出:“闽江学院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但办学方向一直在沿着过去的路子走。”“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说明闽江学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新的发展、新的成长,体现了创新的格局和情势;“办学方向一直在沿着过去的路子走”表明闽江学院一以贯之坚守既往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取向,彰显了守正的特质和属性。调研组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博士生导师康晓强教授谈到,守正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和现实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完善和发展。只有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纵观闽江学院发展的历史进程,就充分彰显了守正创新的鲜明特点。

启示二:破解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不断实现向应用型大学转变。闽江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实施立德树人,解决好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培养“两张皮”问题,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想素质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协同发展。调研组专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现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刚教授谈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精通,人才的道德素养水平、心理健康状态等也越来越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培养的过程之中,才能最大化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闽江学院突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着力培养“宽基础、重实践、强适应、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上,遵循习近平同志“两个但求”的指导,以应用型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构建全程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启示三:系统构建学校育人体系,以多元化、生动化的形式做好思政工作。闽江学院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设计,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问题,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新闻分会常务副主任、光明日报教育部原主任、高级编辑汪大勇谈到,闽江学院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始终把对人的培养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一课。学校在思政教育探索中贯穿“三全育人”,有效融汇全员育人合力、融合全方位育人要素、融通全过程育人环节,形成了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机制。

启示四:推进三个课堂有机衔接,确保思政教育的全面渗透与系统融合。闽江学院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思政实践系统融合,将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保证不同成长阶段思政教育“不缺席”、思政学习“不掉队”。调研组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刘海燕教授谈到,多年来闽江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强调德育为先,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学科思政、课程思政、日常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五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形成了以“三个课堂、三张成绩单”为主要内容的“三全育人模式”。“三个课堂、三张成绩单”是指 “以授课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课堂成绩单”和“在正常课堂教学之外,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以及围绕“学生文明养成习惯”为主要内容的“第三课堂成绩单”。学校还开发了涵盖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思想引领一体化评价体系,构建了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一整套工作体系,打造了师生适用、家校实用、社会通用的大中小学生思想引领一体化成长记录平台,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对于我国当前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执笔:陶建群 王克)

责编/焦杨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应用型大学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