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公司治理 > 正文

三年行动步入收官年 国企改革靶向攻关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在1月17日举行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表示,要定点爆破、靶向攻关,锁定高质量完成重点任务、补短板强弱项、务求改革实效、实现改革成果稳固化制度化,确保全面胜利收官。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按照部署安排,今年将扩大中长期激励政策覆盖面和应用深度,科技创新激励要更精准更给力。同时,中央企业要把加快专业化整合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新打造一批板块清晰、竞争力强的企业。此外,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更多国有持股超过50%的上市公司引进积极股东持股5%以上。

强化激励扩大政策覆盖面

“实现三年改革任务70%的年度目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阶段性成果,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亮点。”翁杰明如是介绍过去一年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和地方一级企业、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和地方重要子企业制定了前置事项清单,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工作大部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大范围破冰破局。中长期激励政策覆盖范围和激励人数均创新高。据初步统计,中央企业已开展过中长期激励的子企业占具备条件子企业的85.9%,惠及27.6万人。

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提高效率激发活力,推动市场化机制各项措施全面走深走实。2022年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要实现全覆盖、高质量。上半年要在各层级企业大力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集团总部要带头示范。在各层级企业全面做深做实全员绩效考核。

“要强化激励。”翁杰明强调,要用好用足三年行动方案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应用深度,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多干多得,向突出贡献者和一线苦脏险累骨干员工倾斜。

科技创新激励无疑是重中之重。按照会议部署,科技创新薪酬激励机制要更有针对性。对关键核心科技人才,要大胆充分激励,用好用活工资总额单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政策,进一步普遍开展“揭榜挂帅”,各中央企业对关键核心人才都要实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分配激励制度。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系统推进有利于原创技术研发的激励保障机制,将原创技术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科改示范企业”要在全面扩容的基础上,持续当好“领头羊”。

深化混改加大上市公司引战

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2022年的改革重点任务之一。会议表示,要着力推进混改企业转换机制,在混改中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

“要进一步探索差异化管控。”翁杰明表示,今年要推进更多国有持股超过50%的上市公司引进积极股东持股5%以上。将国有股权比例低于50%,特别是低于三分之一的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重点,推动更多企业探索实施差异化管控。他强调,对混改企业的差异化管控,绝不能放松应有的监督,绝不能弱化党的领导。

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分别有13户和25户新引入了持股比例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

中国建筑出台分拆上市、并购及混改指导意见,加大对领跑企业资源投放,推动每家二级企业都打造出至少1家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集团已获评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西部建设引入超过15%战略投资者取得重大进展。

安徽省国资委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混改和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资本1000亿元、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0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基金群,引导资本重点向该省十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集中。

加快专业化整合

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稀土集团挂牌成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集团资产重组顺利完成,煤炭、医疗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天翼云、海工装备创新平台加快落地……2021年,国资央企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系统深入、指向鲜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呈现新格局。

2022年要加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和瘦身健体,加快专业化整合无疑是重要一招。“通过推动各类企业间与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加快形成一批‘小散弱’清零、板块清晰、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向世界一流迈进。”翁杰明称。

会议明确,要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关键环节,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通过并购重组、搭建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联盟等多种途径,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产业龙头,增强产业链的控制力、带动力和上下游资源配置效率。

“压减”工作也将继续推进。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企业全年共“压减”法人户数2906户,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全国范围内纳入名单的“僵尸企业”已处置完成2.5万家,处置率超过95%。中央企业“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完成率达86.9%,地方“两非”“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理退出完成率达87.9%。中央企业重点亏损子企业三年减亏83.8%,圆满完成专项治理任务,地方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完成率达90.1%。

翁杰明透露,2022年要开展“压减”回头看专项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推进,防止反弹。采取更有力措施,确保“两非”剥离任务全面完成。加大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工作推进力度,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