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特征

摘 要: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期延续性与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现代化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具有内生性与外压性相结合、渐进性与赶超性相结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世界上最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命题。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不是简单延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再版,也不是欧美式现代化模式的翻版。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期延续性与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从现代化的领导、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的本质、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的起源、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的结构、现代化的规模、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现代化的精神动力、现代化的国际环境、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

从现代化的领导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最本质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是后发式巨型文明国家,这样国家的现代化成功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强有力的领导集团,这个领导集团必须具有鲜明的现代化导向,必须具有坚强、团结、稳定的特质,必须具有强大的现代化规划和组织能力,能够一茬接着一茬干,直到现代化成功为止。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长期波折就与缺乏这样的领导集团密切相关。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可谓历经磨难、饱经风霜、曲折反复。除了殖民主义侵略等不利因素之外,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不是能够成功领导现代化的领导集团,清政府软弱无力、北洋政府纷争不断、国民政府腐败不堪,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一个符合中国现代化进程需要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强有力的领导集团。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早在根据地时期就开始着手从事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试验,新中国成立以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就明确以现代化为导向,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把实现现代化视为“最大的政治”,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三大确定基本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确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现代化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

从现代化的目标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不是一般意义的现代化,而是“命定”的现代化,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本内涵和根本目标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型和赶超型一体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合乎中华民族发展逻辑的现代化,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中华文明开始落伍于西方文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明凭借坚船利炮强势侵入中国,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孜孜以求的伟大目标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社会实际的先进制度,必须改革开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具有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制度优越性,更快的发展速度,更高的发展效率,更好的发展质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上百年的发展超越西方现代化三百年的发展。

从现代化的本质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也不是平均主义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是绝对富裕,而是从先富到共富,是普遍富裕,是相对富裕,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渐达到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发展的主力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包括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政府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社会的再分配调节方式等,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应该且必须多样化。

从现代化的内涵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的全面的持续的变迁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单一的现代化,不是片面的现代化,不是断裂的现代化,而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社会现代化(社会结构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欧美式现代化的波折、不少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断裂、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现代化的曲折,都与现代化的不全面不协调密切相关,这是世界现代化历史的深刻教训。

从现代化的起源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内生性与外压性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都具有显著的内生性,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演进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则属于内生性与外压性的结合。就其内生性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实际要求与必然产物。传统性是丰富多彩的,现代性也是异彩纷呈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并非线性对立关系,传统性中有现代性的因素,现代性中亦有传统性的基因。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有着绵延不绝的文明脉络,有着独特的历史精神和文化精神,有着自己的价值诉求,中华文明主张民惟邦本、以百姓心为心,以道制欲、以义制利,致中和、讲仁义、行王道,知行合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等。中国历史文化的这些独特性,决定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也一定会走一条具有自身发展特色,具有自身价值目标的现代化道路。但中国启动现代化发展,又是在面临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高压环境之下,具有明显的外压性,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中国面临“千年大变局”的压力下,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困苦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产物,也是对苏联式现代化道路与欧美式现代化道路的一种回应与超越。西方世界崛起之后向全球进行殖民主义扩展,在日益深重的民族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不得不走上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目标的现代化道路。西方列强是现代化的先行者,中国现代化最初走上了模仿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道路,后来又走上了全面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最终超越了西方模式与苏联模式,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从现代化的过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渐进性与赶超性结合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既是渐进性的社会变迁过程,也是赶超性的社会变迁过程,除了极少数现代化的先行国家外,大部分国家都是现代化的后来者。现代化的后来者,往往不甘接受殖民主义的侵略与奴役,为了摆脱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处境,不得不奋起直追,赶超现代化的先行者。“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属于渐进性与赶超性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就其渐进性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渴望富强”持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产物。就赶超性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摆脱“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现实困境的产物。赶超西方列强,从晚清以来就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但在近代中国却一直缺乏实现赶超的现实条件,通过革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自由与政治稳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才使得我们最终具备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前提与基础,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则让我们有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方法。

从现代化的结构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现代化

与西方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较,中国的现代化,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压缩在百年时间里集中进行,因而不是单一的工业化,不是单一的信息化,不是单一的农业现代化,不是单一的城镇化,而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集为一体、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西方“串联式”现代化,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重点突出,可以相对从容应对,中国“并联式”现代化,必须立足于自己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实践,在吸收西方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应对。

2

从现代化的规模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不是狭小国土规模的现代化,不是稀少人口规模的现代化,不是短暂历史文明的现代化,而是有史以来国土规模、人口规模、文明规模都达到空前规模的现代化,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世界上文明历史唯一连续不断的国家的现代化,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的难度是最大的,方法是最复杂的,意义是最深刻的,影响是最持久的。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将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悠久历史国家、人口规模巨大国家、国土规模巨大国家等不同种类的国家提供富有启示的现代化经验。

从现代化的结果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与现代性是内在统一的,现代化是过程与路径,现代性是目标、结果与性质,现代性不是一步达到的,不是突然获得的,而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成长、不断发展的。现代化与现代性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现代化的结果是现代性,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现代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开辟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一种既不同于西方式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也不同于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性文明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内在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通向“人类文明新形态”之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实现方式和道路基石,“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目标、内涵、属性、状态与特征,是中国的“现代性”。

从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

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变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前进,推动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逐步形成,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中国从先富到共富的不断发展,推动中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总之,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从现代化的精神动力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新中国70多年的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经过中国现代化实践检验证明的科学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成功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经历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古今中外制度的扬弃,是立足于本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实践、人民意愿的合理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精神力量、民族精神独立等大问题。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现代化就有了正确的发展道路、科学的理论指导、严密的制度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现代化的国际环境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

现代化建设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实现的,需要具备长期的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凭借武力和战争崛起的现代化,不是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现代化,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零和博弈的现代化,而是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现代化,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是推进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欧美式现代化,曾经走的是对外推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零和博弈的霸道发展之路。在19世纪末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给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也给自身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导致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主义体系不得不走向解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欧美式现代化道路的危害性为警戒,全面吸取欧美式现代化道路的教训,坚决摒弃这一霸道发展道路,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坚决走不称霸、不结盟、不掠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苦难历程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从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现代化必须理性应对的重大问题,是攸关每一个国家现代化最终成败的关键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征服和宰割自然的现代化,不是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现代化,不是无节制消耗资源、让资源日益枯竭的现代化,不是把“自然”仅仅视为“资源”“环境”与“消费品”的现代化,而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命运与共的现代化,是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欧美式现代化,曾经走的是大消耗、高消费、重污染的发展道路,不计较自然的成本,不计较环境的代价,不计较生命的得失,这是资本主义“精打细算”“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结果,是牺牲多数人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满足少数人物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只能另辟蹊径,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以最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最发达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最快的生态文明建设速度,推动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结语

从现代化的领导、目标、本质、内涵、起源、过程、结构、规模、结果、根本动力、精神动力、国际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其一,从现代化的领导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最本质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二,从现代化的目标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其三,从现代化的本质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其四,从现代化的内涵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其五,从现代化的起源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内生性与外压性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其六,从现代化的过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渐进性与赶超性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其七,从现代化的结构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现代化。其八,从现代化的规模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其九,从现代化的结果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十,从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其十一,从现代化的精神动力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现代化。其十二,从现代化的国际环境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其十三,从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本文系2021年度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明内涵、基本特征与重大意义”(项目编号:21SKJD3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3]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责编:程静静/美编:石 玉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e Aiguo

Abstract: The long and continued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hina determine the originality of its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uarantees the suc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feature and the greatest strength of a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as created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It stays firm in pursuing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in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t promot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political, spiritu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nfidence in the path,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dheres to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haracterized by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represents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for everyone and the modernization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Keywords: a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hinese civilization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