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学勤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党史观是一系列有关党史、党史学观念的集合,其在本体论意义上包括党史是什么、党史学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学习党史的意义;在方法论意义上则包括如何学习、研究党史,这反映、影响着对党史本体论的理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次又一次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的梦想,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要更好地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意义,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从历史上看,党史学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经过整风运动、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军事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曾多次指出党史学习对于坚定理想信念、执行基本路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要求更加重视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教育全党、人民,要求把革命史学习同理想信念教育、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当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求围绕“三个为什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从现实上看,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要求我们重视党史学的政治性。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会遇到复杂的风险考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深刻演变更增添了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党史学的政治性,才能旗帜鲜明地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方法
党史学要求客观评价历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并积极吸取国内外史学发展的营养。从革命时期起,中国共产党就善于以科学的态度评价历史,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这种思想传统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面对社会上有关党史的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和党史学界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回应。“两个三十年”问题关系到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评价,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和道路选择,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将是难以想象的。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把握好党史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辩证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党史学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可能存在张力,但不能把两者视为决然互斥的概念,更不能以互斥为由抛弃其中一者,否则不仅难以发挥党史学资政育人的功能,更不利于正确地总结经验、认识规律。实际上,通过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政治性和科学性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实践中把握好党史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键,在于以大历史观着眼主线,重视主流与本质。
首先,必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把握党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代仁人志士们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救国之路,始终奋斗在国家和民族事业的第一线,终于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强国梦是理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各种制度安排的关键。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中国才有可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保证国家安全、谋求国家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由此可见,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脱离了这一点,学习党史将会事倍功半。
其次,必须在人类文明曲折前行的历程中把握党的历史。从托马斯·莫尔到马克思,社会主义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过,达到那样一个社会一定需要漫长、艰难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从正反两方面汲取了苏联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中国的事业,更是人类文明的事业。当今中国已经以自身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有别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同时,日益强盛的中国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缔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再次,要以大历史观探索党史的丰富内涵。改革开放后,以张静如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倡现代化史观,提倡社会史研究,开拓了党史学新的研究领域,提升了党史学的研究水平。时至今日,党史学既可被分为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也可以按照“五位一体”被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生态史。这些不同的分类方法启示我们,不能把内涵丰富的党史宝库简化为一部“会议史”或“主要人物活动史”。党史应当有生动的情景,“不仅要写大人物,也要写小人物”“不但用正确道理教育人,而且用高尚情操陶冶人”。不论研究领域大小,党史研究都应具备宏大的关怀和明确的问题意识。着眼于边缘群体的社会史研究看似微小,却可以承载着助力社会建设、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追求。
最后,要以大历史观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质疑。部分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其话语霸权干涉别国的道路选择,试图把近代以来西方的发展道路绝对化为现代化的唯一标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具有深刻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的客观事实。面对国内外对党史的攻击、指责、抹黑、混淆,以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正本清源”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历史观,以涵盖“四史”的宏大视野理解和解释中国道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此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等多种话语范式的重叠增加了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也给党史学带来了挑战。树立大历史观意味着在承认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程度主观性的同时坚持历史的客观性,以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探索历史规律。
把握好党史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深入学习党史的前提条件。广大干部应把自身工作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与使命,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积极的总结者,结合自身实际讲好改革的故事、发展的故事。广大党员要在工作、生活中主动学习党的历史,认识党史的规律,在坚定信仰的同时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疑惑,同时还要以深入的思考、科学的认识批判有关党史的错误观点。广大群众要认识到党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战胜磨难、取得一次次历史性胜利的深刻原因,认识到坚持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的特殊性、重要性,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