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公司治理 > 正文

数字技术扎根实体 加速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 (资料照片) 

1月19日,以“绿色低碳循环:新动力 新使命”为主题的“2022新经济智库大会”在北京举行,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国两院院士等在内的业界人士共同探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方法和实践。在与会专家看来,数字经济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平台企业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是夯实社会发展的“绿色基石”。

“双碳”目标推动发展模式转变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双碳”目标升级为国家战略。

2022新经济智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表示,“双碳经济”将在未来40年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减少高耗能产业比例,带动产业升级,从而实现节能降碳。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认为,应当将数字经济的减碳优势与绿色发展的广阔前景紧密结合,催生绿色低碳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行业,切实将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贯穿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全领域以及社会绿色生产、生活的全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将“数字化”(Digitalization)和“低碳化”(Decarbonization)这两个“D”称为“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双引擎”。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他认为,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数字经济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加法。

杜少中认为,数字技术和“3060”目标结合,就是要用数字化促进绿色化、低碳化,实现“1+1>2”。

2001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罗汉堂学术委员迈克尔·斯宾塞近年来一直关注数字技术与气候变化问题,他认为,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基石,数字平台企业通过信息和激励措施能够鼓励、引导创新,在物流、云计算等各方面实现重要的绿色转型。“凭借先进的数字经济,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取得领导者的地位,这是一个真正的机遇。”

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围绕低碳发展的目标,数字经济将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认为,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加速拥抱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并通过深入分析优化现场计划排程、物料调度,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尤其体现在绿色制造业方面。

不少企业正积极展开行动。在云南昆明的浙能锦江环境西山垃圾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利用数字化改造,让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垃圾焚烧发电,既能减少填埋导致的甲烷排放,也能减少火力发电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在垃圾焚烧中,控温是重中之重,生活垃圾如果燃烧不充分,将会释放有害气体。

通过装上阿里云的“工业大脑”,往常在焚烧中负责控温的工人,现在可以从每天近万次的控温操作中解放出来,工作量减少90%,发电量提升五个百分点,一吨垃圾能多发10度绿电。

在浙江杭州的阿里犀牛工厂,通过“智慧大脑”调度、物联网布局,生产线具备了极度柔性制造能力,一条生产线可生产不同纹样的衣服,并可快速转换款式,从而缩短75%的交货时间、降低30%的库存。

除了提升效率,犀牛工厂还采用E-Flow雾化技术代替传统水浴处理,洗水每件衣服用水量可减少到原先传统洗水的1/3,大大降低排放量。

埃森哲数据显示,当企业从本地部署的IT基础设施转向云,平均能降碳84%。通过低碳技术的创新应用,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的全年PUE(能效比)低于1.2,最低可以达到1.09,为行业领先水平。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云计算的使用效率、降低损耗,实现效率减排,张北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约标煤八万吨。

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总裁闻佳认为,由数字技术支撑的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正在成为产业的主流,低碳转型将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一把新钥匙。“实现‘双碳’目标,平台企业责无旁贷。”她说。

平台企业助力生态减碳

不仅仅是服务传统企业“更绿色”,数字经济正加速建立有效的绿色市场,让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找到匹配渠道。

迈克尔·斯宾塞在2022新经济智库大会上表示,平台企业在创立新的市场规则、推动绿色产品和信息传播、设置有效消费激励机制及推动企业家创新等领域能够提供关键性便利,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阿里巴巴数据显示,2021年“双十一”期间,480万消费者参与了菜鸟的“回箱计划”,让快递包裹在8.7万家菜鸟驿站中重新回收;累计42亿人次的北京居民在北京交通委与高德共同推出的“MaaS”平台上,选择公交、地铁、骑车等更为绿色的出行方式;每天有超过100万件商品在闲鱼上被他们的“原主人”传递给“新主人”,闲置物品迎来新生……

“阿里巴巴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培养绿色文化、生态文化、零碳文化。”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李伟阳表示。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平台企业需要建立认证和信用体系,帮助消费者了解绿色环保产品,从而购买到真正的绿色商品。同时,在消费端和商家端给予碳积分等正向激励,能够在供需两端发力,加速绿色环保意识以商品作为载体传播。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靳敏认为,绿色消费最关键的问题是绿色市场的建立。绿色市场的建立有三个关键因素,即绿色信任、绿色溢价、绿色供给,这正是平台企业大有可为的地方。

2021年,淘宝“双十一”举办13年以来首次设立专门的绿色会场,鼓励商家提报更多绿色商品、绿色物流,以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同时成立“绿色商家联盟”,传播绿色文化与理念。

据介绍,2021年底阿里巴巴发布了《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这是国内互联网科技业内率先发布的碳中和行动报告。报告提出三个目标: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率先实现云计算的碳中和,成为绿色云;用15年的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

业内指出,绿色低碳发展不只是能源问题、技术问题,它需要所有生产方和消费者都能加入,有动机地选择一种更加低碳可持续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中国以及世界进入更为可持续的运转状态。

在阿里巴巴看来,平台企业可以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形成对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有效激励与约束,鼓励、引导消费者与商家的绿色低碳行为。“阿里巴巴是一个能够撮合10亿消费者和上千万的商家服务商多方参与的平台。尽管这些消费者和商家的碳排放不属于阿里自身碳排放,但阿里可以引导他们、鼓励他们践行更加绿色的消费和健康的生活。”阿里巴巴集团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陈龙说。

[责任编辑:潘旺旺]